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誰是毒老大?

毒奶粉曝光至今3個多月,受害兒童由最初估算的6千人飆升至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最新確認的30萬人(暫且不論此官方數字與實況尚有多少差距)。 然而,有關毒奶案的審判,來來去去也僅涉及河北省那6個人!這幫人現在內地被統稱為「毒老大」,案未審結卻早被確認為毒奶的「源頭」。 彷彿,把他們判罪,就已是替30萬名腎結石寶寶取回公道。

且看這幫「毒老大」幹了何事-據其起訴狀-他們在犯案的一年期間生產了600餘噸毒奶粉。此數量,據傳媒報道,僅足夠讓不足40間中等奶站使用半年。 再說,即使他們產量再多,亦只供應到三鹿。如此,其餘來自內蒙、湖南、黑龍江、天津、廣東、福建等21個品牌,數以千噸計的毒奶粉是怎麼搞出來的?這算是哪門子的「源頭」?顯然,「毒老大」之外尚有更多、更大、更毒的老大。 至少,高官領導至今只是辭職、免職,未有任何查處。

三鹿已告破產。要釘死無未來的公司果真最乾手淨腳。 然而,化工原料何以成為全國各地製奶的原材料?毒奶又何以獲得免檢榮譽,助其促銷?三鹿集團前董事長田文華後天將受審。據報,他在拘留期間,曾聲稱自己無罪,並威脅要向全世界揭露案中的黑幕。

彼岸陳水扁為證明自己算不上是貪官,歇斯底里的抓其他更貪的人下水,包括與其情同父子的李登輝。 我倒期望田文華也能有空間,仿效阿扁那盡地一煲、與汝俱亡的自辯策略,把逃之夭夭的「毒老大」供出來,給結石寶寶們一個真正的交代。

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

有贏家嗎?

亞視維新僅12日落幕。

自言從未輸過的魔童,今葫O輸人心又輸面子。怎麼大衛痛擊哥利亞、四撥千斤等傳奇一朝盡喪。 他的「一、兩成功力」也許尚未使出,卻已把他形容為「衰到貼地」的亞視弄得更糟糕。

「中央十台」從此正式成為亞視的別稱。除了愛國陣營或會繼續為國捐錢外,正常生意人只會卻步,令亞視尋覓新水源,藉此擺脫無底深潭的宿命更困難。

就內部運作而言,「孖襟兄弟」勢將前後腳被勸退出局之說傳得甚囂塵上,畢竟當日是他找來魔童把千年毒瘤篤爆,但未為股東止血,腫毒已經不受控制地擴散。可憐是全台員工被批得一文不值,飯碗又隨時不保。就觀眾而言,那些期盼著另類選擇的恐怕要深深失望了,經此一役,還會有啥驚喜改革?

若亞視真的成為「中央十台」還好,至少中央台在內地確有影響力,有收視、有觀眾。然而,現在有的只是中央台的腔調,卻無中央台的影響力──其收視之低,就是連喉舌都做不上。亞視改革為香港人的電視台,誠然獲大部分港人認同,但魔童章法不周,竟先向新聞部開刀,卻將新聞公信力,與主播包裝,甚至新聞娛樂化混為一談,又公然與全台上下為敵,他這次不單自毀長城,更毀掉趁股東缺水去大刀闊斧改革的黃金時機。

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新版「魔童」

人們叫他做「魔童」。魔者,邪惡也;童者,頑皮也。他成功令亞視「曝光」破紀錄(可惜並非收視),並為全球企管史刷新紀錄,成為僅十二天即被宣布其尚未提出的請辭已獲接納的CEO。

「若我們之間任何一個出現差錯,都只因為太過用心、太過投入」魔童為自己的紀錄總結著。他的聲明,繼續大談電視台應走的路線、他過去的輝煌戰績,並自比為康有為,是有膽識,有計謀,幹大事的人,只是如今中槍倒下,為亞視「壯烈犧牲」了。 那封離職感言更一改他素來有話直說的作風,變成姐聲姐氣,大談戀愛與婚姻、湊仔及餵奶。 彷彿大家都好應該為他的犧牲而感到可惜!

然而,長篇大論的感性宣言不敵一段輕描淡寫的對話。這段對話,他或以為是最微不足道的(因此也是聲明最後部分),卻已把他的「烈士」形象盡毀。

他在佳麗們(以及錄影廠內大批工作人員)前面手指指的出言不遜,並不是如他所言的「太過用心」,亦不是甚麼「太過投入」,而是他泄漏了自己的點點本質:目中無人。 就這樣,所謂魔者、童者,即時給了大眾一個全新的詮釋-魔者,色情也;童者,口不擇言也。領袖,不單要雄才偉略,還得讓人感到最基本的尊重。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憑怎麼問責?

又一單「名人」肥皂劇給搬上A1頭版。上回是失寵女人為保地盤,不惜博一鋪,傳媒也甘心被利用,充當免費私家偵探,助她緊貼她男人的行蹤,還代問當事人自己或不敢問的問題:「那孩子是你的嗎?」今回則始自一幀偷拍照。一幀在酒吧裡的熱吻照大特寫席捲大小報章港聞版。

曾幾何時,所有偷拍或放蛇等得來的影像,但凡會令人家身份曝光(如車牌,莫說容貌),傳媒均會自動打上格仔。不知由何時開始,偷拍已成不容質疑的權利,只要成為城中熱話,大家也懶問是對是錯。

然而,大家卻會大義凜然的質問著:「那男人偷食了多少次? 那女的何以一忍再忍?……」七咀八舌的討論得不亦樂乎,雖然我們也曾在面對感情煩惱時巴不得要一眾三姑六婆收聲。

作為局外人,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男歡女愛、芝麻綠豆小事,有啥巴閉可以上A1?不料即有報章寫出令人「茅塞頓開」的「偉論」─「XX和城大女生在夜店熱吻,破壞了學校的風氣,亦對香港教育帶來負面衝擊」!

成年人之間,校園外的郎情妾意,竟要負上如此「罪名」。荒謬至此,難怪當事人要創先河「問責分手」,並以退為進,歡迎傳媒「監督」。只是,又有誰來監督傳媒呢?先謹此申報,作為讀者,我對人家的感情事,無知情權,更無權問責!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靠自己

金融海嘯,靠阿爺放水! 救零售,谷旅客,搵阿爺放人!不夠票,怕出局,更要請阿爺出手配票!

今天,不只特首要睇阿爺台戲,小商人、打工仔,誰人不向北望?那港式普通話,大概跟經典的「try my breast 」無異(然而,官員們還在驕傲地朗讀著);「煙酒、煙酒」,少食變小食;衙門多,交學費交到頭昏腦脹,照樣打落門牙和血吞,心甘命抵照北望。

總之,人同此心,都是一樣的信念──北望神州!經濟政治以至庶民口味,同樣勢不可擋。

當潮流變成真理,突然有人化身西裝版「阿叻」,一邊頭側側,一邊眉戚戚地訓示全港市民說:「我好憎靠人哋,香港人唔應該成日問阿爺攞嘢。」此人就是電視界新貴,和維基百科一樣對阿爺「寸爆」的王維基是也。

攞得著數,當然要還,香港人哪會不知?只是「背靠祖國」靠慣了,王說的甚麼面子、本事,或已拋諸腦後。

靠自己,其志可嘉,香港人應可以此共勉。 只是,那大香港主義定當已刺激到不少人的神經。

電視台此戰略性資產能否逆流而走?阿爺最終都放了維基百科一馬,且看此王維基可有同樣的實力和運氣吧。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閂埋門教仔

各衙門辦事不力,有申訴專員公署代為出頭(雖則鮮有官員因而受懲處);公務員失職,可啟動紀律聆訊(雖則政府居然因為程序出錯,讓勁蝕公帑一億元的巨星匯米老鼠司法覆核成功);問責官員更不在話下,罵聲四起而被迫求去,早有先例(雖則是例遲)。

法官犯錯呢? 彭官那個案教大家譁然的,不只是其書面判詞延誤了七個月,更是當中的「黑白顛倒」。同一單案,同一個官,但判決結果時黑時白。判決標準何在?公信力何存?

英國數年前進行憲政改革,其司法機關在改組過程中成立了「司法投訴辦事處」(Office For Judicial Complaints),處理針對司法人員的投訴。司法人員者,除了各級法官,還有裁判員、太平紳士等等。投訴事項包羅萬有,由延遲判決、利益衝突、歧視、專業失當、及行為不檢都有。根據其06/07年度年報(對,人家的投訴是有年報交代),有兩名法官被譴責,十六名在地區裁判法院和審裁處的司法人員被免職。

司法講求公開、公平、公正。一如司法界常說,公義不只要彰顯,還要是看得見(Justice must be seen to be done)。司法人員的失當行為,只是「閂埋門教仔」式的處理,在現今社會,又怎能服眾?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集體搗亂

那邊廂泰國亂局平息,這邊廂香港欲罷不能,另一亂局才告開始。

數天前官員才聲大夾準謂芭堤雅那軍用機場的航班安排緊張到不得了,政府如派一架包機,即令國泰航班減少一班,且要泰國當局批准,總之就非常困難。然而,其後連續兩日,政府即使每日包夠兩架機(雖然近八成機位無人坐),國泰的航班卻仍可繼續天天來回芭堤雅,絲毫未被影響。真是天曉得泰國政府何以突然放寬。

那天,官員才信心爆棚,對記者提問不屑地回答說,不會有港人因為盤川耗盡而無法返港,「我哋首先接客返嚟,錢慢慢講。」然而,其後數天,電視新聞所見,港人上機前卻要相金先惠。那班滯留多時的當然殺聲震天:「如果我沒有付款會如何,不讓我離開是嗎?」結果,在一片投訴聲中,入境處職員方肯「先回港、後付錢」。

進退失據,前後矛盾,亂得連認錯也認得一團糟─局長周初返港甫下機即說不包機是集體決定,翌日到議事堂卻沒神沒氣地說:「自己作為局長應當負上責任。」然後第三天,司長卻又重複謂是政府的整體責任。

問責制下,究竟是誰的責,大家都弄不清了。

只知道幾經艱辛才能回港的一班旅客,昨晚下機的話,卻又是有家歸不得了─曼谷機場被佔據的翻版居然移師到來北大嶼山公路!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雷霆救兵

曼谷機場被迫停用六天,數以萬計旅客滯留泰國。據報,正當徬徨不已的港人風聞內地和澳門政府,已相繼派出包機而湧往那芭堤雅軍用機場時,入境處的熱線人員竟反窒這批香港「難民」:「機場涉及軍事機密,無可能開放畀你用!」如此笑話經傳媒曝光,加上曼谷先有炸彈爆炸,再有手榴彈攻擊,我們的官員卻還是泰國崩於前而色不變,確有大將之風。

官僚話,泰國當局只給予本港三個飛機升降時段,若政府派出包機,是變相與國泰競爭。姑且不論港府是否反應遲鈍,因而在專機安排上失諸交臂。泰國亂局愈演愈烈,補鑊行動也就更要快而準。然而,國泰專機首要接載的,必是國泰顧客;這班乘客卻可來自五湖四海,未必都是香港人;而港客也不一定是乘國泰的。那誰去照顧這批「難民」?

人在異地最無助時,官僚卻冷漠地回應,這便是拿香港特區護照的待遇。反觀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同胞,中央台所見,駐泰大使親自送機,同胞們對著攝影機鏡頭雀躍歡呼:「回家啦!」這套「雷霆救兵」真實版不是最有效的國民教育宣傳片嗎?人民在外面出了岔子,咱家政府來營救,千言萬語便盡在不言中。那由衷的愛國情懷,可不是政府怎麼百萬元巨製、明星唱好國歌等宣傳片可比。只是,特區小市民卻只有看的份兒。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租金的迷思

舖租平,是否賣的東西也就額外便宜呢?

審計署的最新報告提供了一個另類角度,探求實情。

根據報告,過萬個政府街市檔位中,只有一成半在交市值租金,整體檔租僅及市值的六成。其中約一成檔口月付少於500元,比新界由農地改成的停車場月租還要平,部分更低至112元! 如要加至市值租,即要加租105倍。(審計報告指牛頭角一街市濕貨檔位,租金為112元,僅是市值租金11,900元的1%。)

如此相宜舖租,本應人人開心(當然除了平白受損的納稅人),但審計署卻揭示平租背後的故事。話說由於檔租遠低於市值水平,檔主把檔位分租,大有可為。審計署抽查在大約50個檔位,即發現近六成的生意,根本並非由租戶自己經營。部分空置檔位更公然張貼告示,招攬經營者。有傳媒致電查詢,檔主也不諱言原租僅幾百塊錢,現索價「合作費」幾千元,讓出位置予有心人。租平,加上近乎世襲式的續租,誘使人分租圖利,坐享其成; 只及市值百分之一的低租,就如這不見得光的勾當一樣,並不會反映在貨品價格上。而納稅人卻為街市營運每年賠上1.6億!

龐大租金補貼,究竟掉進哪個口袋? 小市民又可有受惠於這過億元補貼呢?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催命報道

傳統上,本地的電視新聞鮮有報道自殺案件,就是怕那消極信息或會影響本來已陷入抑鬱的觀眾。萬一有人感歎同是天涯淪落人,而在絕望中跟隨走向不歸路……總之,人命攸關,處理自殺新聞時,得格外小心。況且,真正要聞多的是,大氣電波時間寶貴,有所取捨,理所當然。

但是,電視看不到的,報章卻是頭版全版的報道。由死者生活照(單人證件相找不上時,親友合照亦照登可也,卻又累及無辜,錯指三姑媽四姨丈為死者,而要更正澄清者,偶有發生,見怪不怪),生平故事(全部都是非黑即白,資料也非來自死者摯親,而是那些街坊鄰居路人甲,他們的一兩句平日印象,足以堆砌成二三百字,為死者一生定論),以至催命符(現今時勢,少不了就是投資失利,欠下「巨債」,哪理是卡數、按揭、借親戚朋友或是大耳窿的,總有一樣會中),報章總會全面報道,預審死因。這些不知是真是假的「死亡故事」,看在處於低谷的人眼裡,準會倍感同病相憐。

天曉得會否成為另一道催命符?

傳媒絕非要隱惡揚善,如實報道就是了。那些走投無路至要自我終結生命的,大概並非兩言三語能說出因由,旁人又如何能將之簡化成故事一則?經濟不景,不問專家也知失意的人多的是,絕望的故事是否有需要如此放大渲染?

2008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行動最實際

面對失業高企,當年的阿松大唱獅子山下,帶大家回到六七十年代那段艱難日子,香港人如何團結,依然拼搏,掙扎求存。那些逆境自強,絕處逢生的故事,如外賣靚湯,健身教練等的成功人辦,被阿松唱得街知巷聞。

現在,炒人潮來得更兇更猛。數年下來,香港不單如政府所說,經歷過沙士科網並克服過來,更是親歷民意的威力——50萬人上街,哪理是否腳痛,官員都要執包袱。大概因此,官員再無閒情唱歌給打氣加油,也再無耐性在背後施壓遊說,就是直截了當的呼籲企業「如非迫不得已,不要裁員」。

一眾打工仔實在由衷多謝高官為自己出頭,請老闆們手下留情,刀下留人。然而,大家心知肚明,捧著的從來都不是鐵飯碗。

有人眼見公司本來已接下的訂單被抽起、店舖又門庭疏落,大概亦有心理準備,一方面更埋頭苦幹,一方面積穀防饑了。 有人大嘆出口術於事無補,皆因才剛開始加入了失業大軍。更有人嚷著:「政府又可否,『如非迫不得已,不要收稅』? 至少不要開徵新稅如膠袋稅!」

商人當家,明白鐵飯碗只是公務員的專利,為求激勵民心,唱首歌說說故事罷了。 政治家深深體會前車可鑑,為平民怨,不惜逞英雄,出口術。然而,官員一把口,會令世界停止自轉嗎? 要得民心,仍然是行動最實際。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頭條新聞

大特價! 大平賣! 要買趁手! -- 這不是廣告,而是電視新聞的訊息,還要是頭條報道!

泰林結業,應屬舊聞,半價清貨,早前也公布過了,二千幾張入場券,清倉前一天已全數派完,即是說,眾人在過去的周末即使看到這宗清倉「新聞」,也來不及分一杯羹了。

然而,電視台新聞卻整日為無機會(也無打算)掃貨的你和我直擊那電器行的清貨進度,實在叫人摸不著頭腦。

「熱門貨品下午時分已經售罄了。」記者現場報道,略帶惋惜的說著;顧客的戰利品成為大特寫(就是那些紙皮盒),買少見少, 連尚餘怎麼尺寸的電視機,記者也化身清盤人的代表,詳盡交代,並細數掃貨規則,包括每人的購物時限及可買數目上限等,彷彿這是牽動全港神經的世紀盛事。

報章的頭條,早前已經被兩女爭寵的豪門家事佔據了好幾天,且是連續數版全版的大肆報道。

港聞版娛樂化,對報紙來說,已經見慣不怪。賣紙要緊,甚麼新聞價值也得靠邊站。

但電視新聞呢?根據港大的民調,電視的公信力本來比報紙為高,是否有必要來個「東張西望」化呢?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賭城噩夢

澳門政府今年繼續大派利是,發放這樣那樣的補貼,更為首次置業者提供利息補貼及首期擔保,大概是要消消民怨。然而,當權者情急起來時推出的政策,往往叫人莫名其妙。

鏵哥難道已經忘記香港的董伯伯立心幫小市民自置居所的下場嗎?回到97時。董生對一眾無殼蝸牛心生憐憫,推出形形色色的貸款、二按,助那班本來買不起樓的入市,為港式「我有一個夢」中的噩夢也。

有殼蝸牛其後裁員的被裁,減薪的被減,月供卻不減!供不了,即使賤價出售,卻還要抬錢填氹,要不背上一屁股債,要不破產了事。那筆借政府的首期,轉眼便隨樓價急瀉而白借了。好端端的無資產階級,在政府熱誠相助下,變成負資產生力軍。到後來,這些置業資助都只是不奏效的救市招數——政府一路揼水落樓市,愈來愈多人因而「受惠」,樓價卻一直在跌。

在我們十年前上過這課後,在美國的次按大爆煲後,馬交竟然好學不學。買樓是項投資,要量力而為。政府要照顧的,是市民的住屋需要,不是投資需要。

我們錯了第一次,還勉強可叫作「好心做壞事」; 眼見所有人試過失敗過應知此路不通還要勇往直前,莫非就是賭城本色?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火光

過去數天,我們見識了兩岸三地民眾各有不同方法申冤。

在台灣,他們擅長「悲情處理」。那先頭部隊張銘清來探路時早就被推倒地上,竟還被說成是他自己摔倒!不過這只是熱身。一眾綠營人士老早備有汽油彈、炮仗,甚至排洩物侍候。 到主角到來時,甚麼也可以擲,警方的鐵馬防線,鐵騎士照衝可也。警察及民眾同告血流披面……火光熊熊,煙霧瀰漫,拚個不亦樂乎。

在深圳,民怨長期受壓,爆發時,也來鬥個你死我活。一宗命案,家屬把一條屍體抬到衙門前作陳情,且大放炮仗,砸碎玻璃,繼而火燒警車,同樣弄得火光熊熊,煙霧瀰漫……然後,反高潮來了。

香港這邊廂,同樣是火光,但不熊熊,只是點點─燭光晚會!這次並非悼念六四,爭取民主,而是控訴積蓄受騙,要討回血汗錢!有朋友為好事之徒,說著:不是嘛!連被騙財都辦燭光晚會? 可否有點新意?

我倒覺得香港很可愛!市民有甚麼不滿,各抒己見,最多只是口水戰,從不血腥暴力。那平靜優雅的燭光晚會更為香港特色,大概甚麼議題都可派上用場。稍有激烈的行為諸如掟蕉,已足被爭論多時,大做文章。

特區政府實在要好好珍惜這樣的人民素質。香港人是壓根兒的愛和平,不愛暴力;愛和諧,不愛鬥爭。然而,那梳蕉已掟出裂縫——民情要獲疏導,不是被壓制,千萬不要讓那燭光變成熊火。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輸得漂亮!

「我永不忘記勝利真正誰屬──它屬於你們。」奧巴馬在其勝利宣言中對支持者如是說。

「我們竭力奮戰過,雖未能成功,但失敗是屬於我的,不是你們的。」麥凱恩在其敗北宣言中如是說。
這兩句說話是所有從政者都應牢牢記住的,其中尤以第二句更為根本和重要。

為何美國的大選會激動人心,不但是美國人的心,而是包括香港人?也許跟政客的質素有一定關係。

麥凱恩說:「我不會花一刻來後悔哪裡做錯了。」他可沒有辯稱自己不及對手年青,電視廣告不夠多云云。

我們的政客呢?輸了總有千般理由,萬般冤屈—怪在阿爺有鐵票,選民的票都被強大海鮮團攻勢所收買(其實人人都有辦!),誰有傳媒出號外造勢,誰被黨友出賣(還喊著要揪出叛徒),甚至小女子不擅長「嗌交」,更想不到被友好陣營窮追猛打—甚麼都可以是落敗原因,總之錯不在我。

當共和黨的支持者大喝奧巴馬倒彩時,麥凱恩說:「Please」,並大讚對手有才幹有毅力。

我們的政客呢?唯恐天下不亂,不但未有制止支持者的躁動,還要親自在台上火上加油,向對方的支持者挑釁:「早抖啦!」

奧巴馬說:「前路漫漫。」

麥凱恩說:「我今夜向他保證,我會竭盡所能助他帶領我們越過我們會面對種種挑戰。」

這一派風度,令人敬重,也令人為小城中的一眾政客感到汗顏。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為反對而反對?

今年施政報告有這樣的一個提議——研發電子課本,作為學子新的學習資源。還以為,這建議又會給議會冷嘲熱諷為甚麼「後知後覺」、「早就要做啦」。豈料,教育界代表居然反對,指電腦屏幕會對眼睛造成很大傷害,擔心所有學生變成「四眼仔女」,則「慳番嘅錢都唔夠醫眼」云云。

依議員之見,只看書,不上網,大概就能保護眼睛吧?那麼,為何未有網可上之時,已是通街「四眼仔女」?電子書果真遺害巨大的話,議員們是否應爭取立法禁止兒童上網,又或設定瀏覽時間的法定上限,以保眼睛健康呢?

網上資訊無限。尤其今天教育界流行通識,單靠印刷文本恐怕追不上時代。電子課本,內容不但可以隨時更新,更可跳出平面框框,不再局限於文字和圖片。 語文書可以讓學生邊讀邊聽,改善發音;歷史書可以播放歷史片段,減少學生打呵欠;地理書可以加插立體圖解,放大縮小任君選擇。 難道,我們還要停留在限時限刻,全班同學肅靜坐定定,老師煞有介事熄燈捲簾,為的就是看《教育電視》的年代嗎? 再者,保護環境,減少用紙,就如日常生活已全方位電子化一樣,是全球大勢所趨,不可逆轉。

要是印刷商反對,還可以理解,但作為民意代表,應該是爭取也來不及吧!街上的政治宣傳牌應速速改為「爭取政府增加撥款為學校添置電腦」才對。始終,電子課本的執行細節、步伐,以至瑣碎至那顯示屏的保護貼等,統統都可從長計議。雖則我們的一下代或許從此只懂打鍵盤而不懂寫字,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勉強抗拒與時並進,實在短視。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最後一痛

一年前的今日,全城亢奮。當年今日,恒指以歷史高位31,638點收市。那是大家對股神必恭必敬的年代,其拍紙簿儼然成為發達秘笈,也成為報章賣紙必殺技。上榜冧把,即使P/E過百倍,也獲熱烈追捧。馬會的大莊家地位正式被取代。中環這個賭場一日上落,閒閒地過千點,但勇者無懼,人人深信(也是迷信)股市正朝向股神預言的高位邁進。有人開門請君上順風車,以為齊齊開往富貴大道,怎料真箇是富貴如浮雲?

浮雲消散後,剩下的是遍地血淚。特首在回歸十周年慶典中宣布香港踏入的「黃金十年」,居然由毒奶毒債揭開序幕。甚麼經濟四大支柱,原來都是短樁的,骨牌一樣倒下來。 樓市由呎價動輒過萬元,跌至中半山六千大洋也要被估價不足,未能承按;苦中作樂,想吃個冬甩甜下心頭,卻是話無就無;連在街頭拾紙皮變賣,換取微薄的一個幾毫,也跟迷債一樣貶值至零。

至此,雄踞書店暢銷書架的一系列《投資秘笈》、《理財必讀》開始讓路,倉底封塵的《心靈雞湯》終於重現人間。

不堪回首過去十年一次又一次的痛擊──98亞洲金融風暴、樓市暴瀉、科網泡沫爆破,一直低處未見低。曾幾何時我們在苦海中信誓旦旦要記取教訓,以後要腳踏實地,謝絕不勞而獲!但轉個頭,有人話好掂,接著人人說必勝,然後又如鬼上身一樣,甚麼慘痛回憶第N次拋諸腦後……前輩常說春去冬來,萬物生死有時,也許真是躲也躲不了?然而這一次教訓,可否認真記下這種痛,可否真是最後一次?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感性新蕉

百行以孝為先。這是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基本倫理,既然是一種根深柢固的價值觀,便沒有所謂感性還是理性之分。但我們的執政者似乎由始至終都忽視了這令中國人社會與別不同的重要價值,以致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那查家宅才可多給長者區區三百大洋的鬼主意,在全城近乎一面倒柴台下,不足十天便收回成命。相比當年銷售稅拖曳連月,若非阿爺喝停,政府也不懂停,這次生果金風波算有進步了!可惜,政府只是來個悻悻然讓步,踏下台階時也充滿怨憤之情,為自己招來無窮後患。

原本理直氣壯又可贏得掌聲的「順應民意」,說成為怎麼「理性的政策討論被整個感性的反應通通蓋過」。 其口中所謂的理性討論,還不是拋出一堆數字?說甚麼增加生果金一年便要多用十八億,言下之意就是這些錢不值得花。但值得與否,就是涉及價值觀,其觀點毫不含糊,也可絕對理性!那免費招待長者吃粥的愛民邨冬菇亭,連日來獲市民捐錢贈貨支持,就是港人敬老的最好說明。

現在,曾特把生果金一戰歸功於「感性反應」,等同宣布全港市民失卻理性,不單冒犯無辜的你和我,也變相確認「感性」大勝,鼓吹最困擾他的所謂「感性反應」。日後,政黨們定將在這「感性」戰場上,鬥過你死我活,愈感性,愈能迫政府退讓,愈能邀功!那麼,議事廳內外,再有甚麼新「蕉」作感性的宣示,可要反過來多謝曾特的提點了。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審裁員的質素

一疊報紙,錯在哪裡,沒說; 怎樣錯,也沒說。總之,就是錯,無原因,但可能因而負上刑事責任。

如此荒謬的審判過程,被高等法院法官,就中大學生報情色版的評級進行司法覆核判決時,一語道破。

原來,根據法例,淫審處「毋須為所作的任何暫定類別提出理由」。直接點說,這豈非是「莫須有」?公信力何存?難怪其裁決經常鬧得滿城風雨。

如此一個法制上的大笑話,被法官踢爆了,即使不隨即糾正過來,也至少要循例地說要應認真檢討諸如此類。 但有審裁員居然理直氣壯,以工作量沉重為由,捍衛「莫須有」。據報,他還質疑道:「是否要為一個半個具爭議性的個案,便要仔細列出每個個案有哪個地方不雅?這會帶來沉重的行政工作,為此投放這麼多資源,是否值得?」

此君向來是本港衛道之士的表表者。他多年來奉獻寶貴光陰,捍衛自己的信念及價值觀,情操令人尊敬。 但原來,他認為,這個戰場根本不值得社會花上資源! 我可搞不懂這算是甚麼邏輯,要是那麼知米貴,何不索性關門大吉算了吧?審裁員連審判的根據也說不清,又何以達成裁決?判案可以如此含混過去,社會人士根本無從透過案例掌握淫褻的標準,不單令有意義的討論基礎欠奉,更等同設下淫褻不雅陷阱,無助公眾奉公守法。

說到尾,甚麼資源問題,只是建制中人反對改變的老藉口。「莫須有」制度,造就了寧枉莫縱的誘因。如此閉門造車,抗拒進步,其判決又怎能服眾?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回力蕉

兩隻蕉飛越議事廳中央,目標人物未有被命中,更隨即主動「出蕉」,卻反而失火「中蕉」。

被掟蕉,大概跟無生果金一樣,並不好受。或許有人心有不忿,派司長致函立法會表示遺憾,並語重心長指,怕此風會教壞細路云云。

本來,以教育下一代為名,要求議員樹立好榜樣,看來理直氣壯,但司長要明白一點,出蕉的人是人民選出來,作為他們在議會裡的代表。而司長本人,以至整個政府,都不是由人民選出來(至少沒你和我的份吧!)社會上,確有人要求把街頭抗爭文化帶入議會,否則他們不會當選。過去數天,甚至有人要求他們練好眼界,日後掟甚麼都好都要準一點。當然,亦有人明言,不想台灣議會暴力引到中環,畢竟香港示威抗爭天天都有,犯不著在分秒都是公帑的議會裡重複地做。代議士們自然會按民意所趨作調校。那就讓他們自行先試水溫,何需貿然還火?

況且,以學生向老師擲蕉作比喻,更為不當。官員走到議會,是要爭取公眾的代表,亦即代議士們的支持,而不是去教訓他們。 議員是向選民負責,不是沒有選票支持的官員。這樣的道理都弄錯,難怪民望會拾級而下。

話說回來,社民連也隨即打蛇隨棍上,反唇相譏指政府言而無信才教壞細路,一矢中的。眼界雖差,但思路極準,可見丐幫文鬥已贏對手九條街,又何需飛蕉?

2008年10月16日 星期四

當浮雲變烏雲時

施政報告,本無期望,所以亦無失望,但總覺欠些甚麼。

就是欠了些「火」吧!「政治家」每次走進議事堂,總會有些黑面的時刻,大家即使隔著螢光幕,都不難感到那股怒火有多灼熱。他也為免火山爆發,索性隨身攜帶德蘭修女金句,必要時一看定神,再看下火。

今次,面對議員請他「食蕉」,甚至被「掟蕉」,電視畫面所見(全港電視新聞都是接收同一個信號,不同角度欠奉),曾特首只是木無表情的注視著,未露黑面,也毋須再請德蘭修女出場。整日被追問海嘯對香港的衝擊多深多廣,黎明何時到來......問題不斷重複著,他也未有說溜咀,最多只話「希望」今次市民的受苦程度低於亞洲金融風暴及沙士時。當然,數年前那「香港人想窮都難」的意氣風發也不復再矣!

扯火多年,今次進步,是誰人在背後發功呢?

我相信,曾特其實很在意浮雲,即民望。他大概感受到浮雲已化成烏雲,紅雨在降,繼續任意打雷,分分鐘改掛黑雨,誘發無名腳患「復發」,無「碇」企也。況且,以 「做好呢份工」為目標的他,也早應跟全港一眾打工仔一樣──為保飯碗,加緊努力,吞聲忍氣不在話下,哪有要老闆看面色的呢?

希望我這良好願望不是一廂情願,那做老闆的,即是我們,就不用為前景發愁時還要睇人面色,那本來已安息的德蘭修女也不用為這位教友開OT了。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摩西二號

做官的,天性都想擔當英雄人物!但,亂世出英雄,跟亂世逞英雄,可大有分別。

話說11年前,金融風暴來襲,有人滿以為自己「當家作主」,要穩定民心,預言風暴聖誕前平息;大家以為摩西翻生,帶大家走出曠野,豈料走進的卻是建華八年的深谷。今次海嘯來襲,聖誕權或從失敗中學乖了,低調得差不多不見人影! 就算是發表講話,也是些「世界稿」,說甚麼「沙士都克服了;香港基調良好;政府會採取果斷措施,面對挑戰」云云。雖並不怎樣振奮人心,但至少死不得人(人,即是他本人,不是全香港人。)

然而,特府官員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有新上任的問責高官,昨日竟發表豪情壯語,謂「特區政府有足夠能力,應付本港可能出現的任何危機。」此副局不單有「食力簡」的認叻作風,更為大家分析環球局勢,反全球各國央求合作之風而行,將矛頭直指花旗國,說其不拯救雷曼兄弟是錯誤決定。 副局的國際視野,拆局見解精準獨到。 然而,偏偏連小城內一眾雷曼產品投資者的怒火,她也無法撲熄,過去數周一直愈燒愈烈。

事實上,唐司長便坦白承認「香港是開放而小型的經濟,難以評估全球金融海嘯對香港影響的程度及後果有多嚴重。」老闆說影響深不可測,下屬的下屬卻摩西上身,可憐我們小市民看在眼裡,好難不面面相覷,額角滴汗。

請高官們不要再扮先知。 大家對建華八年仍然猶有餘悸,歷史重演一次誰也受不起。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以慢打快

在這個連重陽拜山傳媒都只關心燒豬、冥鏹貴了多少的通脹年代,居然尚有免費午餐!只限一天。

今天,大家到全港任何一間郵局,均可免費寄出一封信予本地親友。此活動,據說,是為響應世界郵政日,也來得正是合時!

沒錯,電郵、短訊,早已取代了蝸牛郵件,連繫著你、我、他。出奇有趣的點子,層出不窮,日日新鮮; 相片、錄像,全都可彈指傳送,不時更新;但是,有多少仍足以讓大家牢牢記著?當我們的生活節奏是急遽得如此瘋狂的時候。

日出賺來的錢,日落就被吞噬了;月色下即食的感情,日出就分手了;不吃晏買回來的潮手機潮手袋,用一個月又話out了。 電郵及短訊,即時傳送的,也可不費吹灰之力即時被刪除,或永久地埋葬於伺服器中。

我今天仍然記得的信,竟然都是遠自九十年代初未有電郵的年代。我甚至連信紙的圖案和質感,所用原子筆的顏色,甚麼地方被塗改過都仍記得一清二楚。 因為,在那個年頭,我曾經把那封信一天看過十多遍。

原來要記得,便要像從前那樣慢慢的生活。一點一滴的把記憶沉澱,才會發現錢是很難賺的,緣份是千年修回來的,那個手袋,原來手工是很精細,很值得珍惜的。

就當今日的免費「一人寄出一封信」的活動為放慢生活的契機,給你最掛心的人寫封信,來個真摯的問候,也順道整理一下思想,一起在此亂世中抖擻精神,重新出發。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講一套 做一套

大罵人家無良心的,原來也未必有良心。大聲疾呼要追究責任的,原來會反過來禁止受害人討回公道。

才上月,溫總再次走進平民百姓家,以包青天姿態說著:「在這事件(毒奶)中,暴露出政府監管不力,也反映出一些企業缺乏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沒良心』。我們不僅要追究領導責任,對這樣的企業,也要堅決整頓、處理,一個也不放過!」有領導代為出頭,圍着的民眾頓時掌聲雷動,反應準過《歡樂今宵》的「請鼓掌」。

這一幕,全國人民歷歷在目。豈料真正要搵人出頭時,卻處處碰壁。據報,司法部竟要求各地律師,不得接受腎石娃娃家人的相關法律委託。事關釘牌,有心律師陸續打退堂鼓。即使有特別硬骨頭的所謂維權律師敢於行俠仗義,據說,法院亦已奉命拒絕受理有關訴訟。一如習副主席早前訪港時留下的格言,行政及司法在內地向來就是如此合作無間!

全盤封殺,投訴無門。歷史就是這樣不斷地重複──四川地震,溫總又是第一時間飛撲災區,拉着孤雛的手悲天憫人說「政府會管你們的。」其情之真意之切,聞者無不下巴震震。那些埋於豆腐渣工程孩子的家長們又當真了,跑去申訴這控告那,以為追求真相和公義,追究責任,是得領導人背書的。結果卻反淪為被打壓的一群。

訴諸法律,排難解紛,大概只適用於法治社會;領導人的承諾一言九鼎,也只適用於民主社會。內地,就是兩樣都不是吧!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真相未明

毒奶粉曝光已三個星期,大家尚未曉得甚麼是安全吃得進肚皮的。同胞們以為豆奶應沒問題,豈知一樣不能倖免,餅乾、糖果、朱古力更不消提;又以為非中國製的,應未被落毒,卻又原來都是用上產自中國的毒奶精奶粉為原材料。

遺害深不見底。

周初,官方傳媒卻大鑼大鼓報道內地警方搜遍牧場、奶站,將一干壞人被捕,把源頭集團連根拔起,好像作惡的都已被捉了。唯迄今,其實抓來抓去都只是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那伙人,那其他出事品牌呢?蒙牛、伊利的來自內蒙古,聖元來自青島,麒麟來自黑龍江,熊貓、寶安來自上海,金鼎、雅士利來自廣東,無良者絕非河北省獨有。

有說這落毒陋習是自2004年大頭奶粉一役後,被有識之士研究出來的高科技配方,瞬間成為奶業「行規」,可確保通過新增的蛋白質測試。美國年前發現有三聚氰胺的貓狗糧,原應是一大警號,卻未有調查個水落石山,事情就此不了了之。過去幾年,據說也有零星投訴舉報,卻被捂住不抖出來。總之,「中國特色」例如「拍膊頭」、「拍硬檔」都盡在其中矣。

如此待人不如貓狗的事,多年來竟沒有人憑一點良心的去質疑?去調查?去揭發?大頭奶粉事件,最終只有數人被判監四至八年。國家領導常把「嚴查」、「心痛」掛在口邊。腎石奶粉一案,一天不給百姓交代全部真相,道13億次歉也是嘥氣。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超時空新聞

新聞報道,追求的是事實的真相。但是,在神州大地 ,事情尚未「發生」,新聞稿件卻竟已完成,還「紀錄」著主角們的對白、場景的氣氛等。 記者彷彿手持水晶球,對未來料事如神!

話說,神七升空當日,新華社網站一早已發出了一則「超時空新聞」,題為「太平洋上夜未眠 神七飛船第30圈測控側記」, 大意在描述測量船「遠望一號」如何在「航天員從軌道艙進入返回艙的關鍵時段」,為神七提供連續的測控通信。

過程描述得栩栩如生,猶如身處現場:「『一級測量部署!』號令一下,船艙內,各機房數不清的信號燈交相輝映,一排排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着各種數據…… 『5分鐘準備!天線指向等待點。』『明白!』主操作手周興國身體緊貼着操作台,輕推操縱杆,甲板上巍峨的雷達天線緩緩轉動到飛船出現的方向……調度員堅定的報告聲,打破全船的沉寂。此時,比預定捕獲目標時間提前12秒鐘。」總之,據報,任務會超額完成!

可以這樣巨細無遺地報道未來,我們不禁要問,其他「報道」有幾真?

當然,上述新聞即日被刪除,但已被內地網民爭相擷取傳閱,嘻哈大笑一番。英國泰晤士報網更以此作為神七故事系列的頭條,並重提京奧的「幕後代唱」,以求力證中國甚麼也可以是假的,從藝術表演到新聞報道。

也許,中國要感動世人,首要不是投入巨資辦奧運,也不是射人上太空漫遊,而是,老老實實就是了。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自亂陣腳

過去幾天,大家眼見華爾街百年大行都一夜倒閉,有人成世人上千萬積蓄簽個名便付諸流水,份燕梳及基金投資又差點兒凍過水。全人類驚魂未定,聽到哪兒稍有差池,前車可鑑都會走為上著......

人心虛怯也。

因此昨天又聞風吹草動,一眾港人即嚇得飛奔東亞銀行各分行排長龍,以免血本無歸,場面賓虛過派米。任總著港人不要自亂陣腳。偏偏,亂作一團的又豈止市民大眾。

話說政府為安定民心,財爺曾俊華傍晚亮相,力撐東亞資金充裕,財政穩健,消息並無根據。這還不夠,財爺評論,指相信事件是「惡性謠言引致」, 強調「任何人散布惡意謠言,引起恐慌,要負上刑事責任。」話口未完,傳媒卻引述警方,指「未有證據顯示事件涉及刑事成份,相信並非惡作劇,或惡意有組織散布謠言 。」那究竟是不是惡性謠言?既然警方已接手,官員還是別要越俎代庖,未調查,先立論。

警方也有趣,調查剛開始便相信不是這不是那。如果真的不是惡作劇或惡意造謠,那不是更耐人尋味了?

港人近日已經吃飽了驚風散,期望官員講話可以定下驚,誰知卻是愈聽愈亂。人心未定,來歷不明的消息隨時來襲,真假難分。 下次,官員們還是先統一口徑,站穩馬步,才向小市民派定心丸。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免中招貼士

怕且我也中招了!

由嬰兒奶粉到紙包奶,都被驗出有毒。天曉得是甚麼時候開始被落毒?我們只知道,那手掌般大小的奶盒上印着各大小標籤,以為都是品質保證。

不是嗎? 我飲開的那個品牌,就有三個標籤。一個是「國家免檢」,由國家質檢總局發的。這個制度,上周談過了。免檢多年,怎知國家的Q嘜保證原來如此爛透。爛得可以所有食品的「免檢資格」在上周被宣布即時失效,一日間突然死亡,彷彿從來無推出過。

第二個是「綠色食品」,由農業部發的,理應等同「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從土地到餐桌,全程實施質量控制。」 現在,綠色變黑心,安全變有毒,這個標籤也應宣告從此消失。

第三個是「航天員指定牛奶」,據說,是經國家航天部門的「嚴格檢測」,確認「產品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內、國際標準。」 據說,航天員每天都喝三杯此品牌的牛奶!大概,這些都只是迷惑消費者的宣傳伎倆,我只怪自己對國貨質量的了解,不及四川大熊貓基地的專家。

不是嗎?當一眾父母為寶寶擔心時,大熊貓專家以智者姿態接受訪問說:「大熊貓享用的都是進口奶粉,外界不必擔心。」無錯,就是甚麼標籤保證也不要信,總之不要國產貨就好了!他們的選擇,是給消費者最佳貼士!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人肉檢測器

全國受毒奶粉所害嬰兒至少6千名! 要強調至少,因人數還會上升。涉及至少22個品牌的奶粉,至少。所有資料都要加上「至少」,因為不知道尚有多少真相未被揭露。而真相的全部,則更是遙不可及。

那個最初自稱清白,被不法分子所害的三鹿集團董事長,數日後即被免職及刑事拘留。 及後又發現,「不法活動」原來始自(至少)三年前,而(至少)三鹿集團是一早知道的……那邊廂,民眾只知道三鹿、伊利等獲「國家免檢」的大品牌,是品質保證。

所謂「國家免檢」,始自1999年。迄今,除了嬰幼兒奶粉,還有由大米到電視等合共八十多類,過千款商品獲此殊榮。

據國家質檢總局網頁,「國家免檢」產品在免檢期內,「全國範圍內的各個地區、各個部門一概不能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這是免檢企業的法定權益。 那豈非冇王管?據《免檢辦法》規定,用户、消費者仍然有權對其進行社會監督!

消費者,包括可憐的寶寶,就此權充人肉檢測器。 然而,出事了,卻未被上報;產品繼續免檢,並憑國家Q嘜,更受歡迎。官方統計指,全國企業獲得免檢後的產品市場佔有率,年均增幅達百分之廿一!

現在,至少5款「國家免檢」奶粉證實含有毒化工原料。那其他79項逾千種免檢產品,質量又如何呢?還有多少部人肉檢測器被搞垮,才會認真執行檢驗監督?

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不要偷窺!

才數個月前,醫院職員頻頻遺失USB,銀行連伺服器也不翼而飛,全城關注個人私隱是否受應有保障,並熱烈地討論了好幾個星期。彷彿,大家都已高度認同保障個人私隱的重要性。

但,不。昨天翻開報章,發現個人私隱不但未獲尊重,更被赤裸裸地踐踏得體無完膚。

我說的是那位跟妻兒一起自殺身亡的梁先生,及其遺書。 整封遺書,差不多一字不漏地被原文照登,刊於各大小報章。 (有報章更為該信糾正錯別字!)

那位梁先生大概從未想到,自己臨別前留給家人的最後一番話, 會被傳媒數以百萬計地複印著,並貼在網上,讓全球華人參閱!

原來,社會上對個人私隱的討論,從來只圍繞如何保障自己的私隱,並不觸及尊重別人的私隱。 私隱專員公署也只是一執法機構,在技術層面上鑽而已。
我不知道,根據法例,這麼一封遺書是否屬於個人私隱,根據法例,應如何保障。未經當事人(或遣產管理人)同意而轉載,又是否侵犯私隱,最高刑罰又是什麼。但我肯定,死者的遺書並不是寫給我看。

大家會為有人的電話號碼、住址、資產及病歷紀錄被遺失洩漏而口諸筆伐。 那死者已矣,誰又來替他的絕密私隱被公諸於世而取回公道呢?

懇請大家,不要再看有關刊載。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連名都改錯

殘花敗柳、老弱殘兵、殘民自肥……「殘」都是負面的。在事事講求政治正確的今天,「殘疾」早已說成為「傷健」。偏偏,四年一度的億萬巨製體壇盛事,卻反其道而行,命名為「殘奧會」,叫人每次說出口時,也感到一點點困擾。

「殘奧會」之英文名為Paralympics。 不少人望文生義,以為Paralympics中的para,意指paralysis(即癱瘓)或paraplegia(即麻痺)。大概是描述參加者的身體狀況吧?錯!

為免理解錯誤,International Paralympics Committee (IPC)官方網頁特別為Paralympics一字作註解,para是一個希臘文的前置詞,beside或alongside的意思;早年,Paralympics確是跟paraplegia語帶雙關。但IPC明確指出,隨著愈來愈多在身、心、智有著不同障礙的運動員參賽,IPC已將 Paralympics的含意「正名」為「parallel」及「Olympics」,即與Olympics並行。 例如,水貨就是parallel imports,平行進口貨品,不是殘貨或次貨!電影製作有parallel cutting,平行剪接,兩段情節同時呈現,兩條片是一樣重要,沒有那條比較殘!始於廿年前的漢城奥運,傷健人士就已經同奧運的精英「並行」,先後齊集同一奧運場地競技,落實Paralympics。

Paralympics,根本沒有「殘」的含意。

「殘奧會」,請改名。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改變!

2000年,回歸後首次立法會選舉,當時政府的宣傳口號是,「選賢能 齊投票 你的一票好重要」。八年後,變成了「為香港未來 投票選代表」。

噯?不選「賢能」了?只是「代表」而已?「代表」並非「賢能」嗎? 那,大家的一票還重不重要?

重要!

調查顯示今年選民的投票意欲低。究其原因,眾說紛紜。電視每晚播出的選舉論壇,各陣營互相對質的,還不是對方或其黨友的陳年舊聞,跟代表民意,根本談不攏,哪有投票力量? 有爸爸級選民,眼見參選的人仍舊是他當年尚在念九因歌時候的同一批,不禁喊悶。

那就改變嘛,像奧巴馬,一個字便叫他勢如破竹-—CHANGE。

要變的,不一定是你的投票取向,而是投票率。

投票率飆升,市民齊齊用選票清楚要求有「代表」為自己發聲,政府最高統帥也斷不能再輕視大眾對他的評分吧!民望不再被視為浮雲,民意才會被尊重。再者,投票率低迷,談甚麼普選?又一原因,可以一拖再拖了。

民眾先要尊重自己手頭上的投票權,其他意見方會被尊重,日後方有改變。星期日,票站見!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用到盡

這幾天,我對養兵千日用在一朝有更深的體會。

國家運動員艱苦訓練,入隊後就差不多不曾回鄉。舉重的曹磊連母親上月離世也沒有奔喪,奪金時才放聲大哭;體操全能楊威的女友楊雲,其手機鈴聲歌曲名字就是她的心聲:「沒有你的日子我好孤單」。

年年月月的磨練終得回報,卻不是第一時間跟他們最惦掛最親愛的人慶祝勝利,亦非以凱旋而歸的姿態回鄉,出席鄉親父老們的英雄式歡迎會,分享榮耀。

反而,他們拉大隊來香港,娛樂大家。

他們接受大學生的提問,原以為是分享他們成功之道,豈料被問到擇偶條件,會否擔心將男孩嚇跑等。

一如明星,大展歌喉,不在話下啦。

本來,能夠一展所長總算不枉此行,卻又遇著個甚麼城門谷泳池,不是彈板太長,就是高台太滑,高手遇著低檔的設施,亦唯有硬著頭皮上,沒受傷已算萬幸。體操場內,女子金牌得主們,據報,嚴肅認真地大顯身手,卻又遇著一班看慣「港男大賽」的觀眾,只對男丁們裸露一身結實肌肉、大衛身材時,才發自內心的叫囂歡呼。

運動員付上青春和血汗,換來勝利和榮耀,我為他們而喝采,更希望他們可以好好休息、與至親團聚、贏得一點私人空間,做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身不由己的賣藝娛賓。

大概一如他們回答傳媒時的其中一種口徑,「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

在中國做運動員,甚麼都是要聽從國家的!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半斤八両

「出咗半斤力,想話攞番足八両,家陣惡搵食,邊有半斤八両咁理想,吹漲…」這首許冠傑家傳戶曉的歌,大概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歌詞道盡打工仔心聲,深入民心,即使是現今的年輕人也唱得朗朗上口。只是想不到,幾十年後,這首歌居然還可以說出部分家庭主婦的心聲。

今天要說的是,呃秤。付的是半斤的價錢,實得卻不足八両!除了關乎那十元八塊外,還有那被騙的感覺,絕不好受。但有時,即使心中存疑,攞上手總是輕飄飄,卻又苦無證據,加上左手挽住三袋、右手揪住兩袋,也就怕麻煩,不再追究。

幸有海關為小市民取回公道,拆穿小撮街市攤檔的蠱惑招數,並將他們繩之於法。 但海關任重道遠,大毒梟、走私犯,全都是他們的緝拿對象,總不成要海關日夜為小市民到街市放蛇吧!

於是,街市公磅應運而生。說實在的,屋邨街巿最難呃秤,因為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街坊街里。做小生意的不老實,不消兩天便會傳遍整條屋邨。設立「公磅」,是要說明「貨真價實、唔怕你驗」。 消費者有信心,公磅無人用,也就是半斤有足八両之時。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我們是在進步嗎?

東方巨龍終於可以鬆口氣吧! 京奧圓滿閉幕,國家運動員不負13億人民的期望(根據各傳媒的說法,中國選手贏了是「為13億人爭光」,讓獎牌跑掉則是「傷透13億人的心」),順利使中國躋身金牌榜榜首。京奧的官方網站傲然展示著這張成績單,彷彿這就是舉辦京奧的最終目標。

但原來,這麼一個獎牌榜是根本地違反了奧運精神。

《奧林匹克憲章》第58條規定,國際奧委會和奧組委不應就各國獎牌數目,排列名次;第六條則指明奧運會是運動員就個人或隊際項目的競技較量,而並非國與國之間的鬥爭。本來,奧運會是鼓勵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古時,打仗是家常便飯,一旦開戰便沒完沒了,除了在奧運期間,各城邦才會休戰,好讓各路健兒在和平下公平競賽。

然而今天,我們不單依然彼此戰鬥殺戮,(且看俄羅斯在京奧開幕當晚做了甚麼好事)。奧運亦成為了展示「國力」的戰場,甚而直截了當的說成是甚麼中美之爭,雙方力求稱霸體壇。傳媒更是同心協力,推波助瀾。中方媒體的獎牌榜,中國一直排首位,大概因為只計金牌數目;美方媒體包括CNN等的詮釋,則是美國以總獎牌數目最多名列榜首。連主辦單位也帶頭把賽果化為各國比併的成績表,公然違規!

奧運會的包裝愈趨豪華,設施配套愈趨完善,但距離奧林匹克精神,卻是否愈來愈遠呢?

2008年8月21日 星期四

為國家而運動

七十六年前,劉長春在中國東北被日本侵佔年代,幾經艱辛才找到資助,成為首名參加奧運會的中國人。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述這段歷史——劉孤身上路,經歷戰火,千方百計逃避當時日本人的耳目,不惜離開家人,再在海上漂泊廿一天,才抵達洛杉磯。無休息、無訓練、無備戰下,劉一百米預賽成績強差人意。當時的國民政府居然找人勸退他,指戰亂期間,人心虛怯,國民不能再受打擊,為顧存國家大局,劉不能再跑,云云。簡而言之,就是輸不起。跑不跑,原來是以「國家榮辱」為先,體育精神也要讓路。但劉堅持繼續赴賽,寧願輸得光彩,卻叫人喝采。

七十六年後,奧運來到咱們家門舉行。欄王在十數億人民支持、十數億元巨額贊助下現身於差點是為他度身訂造的鳥巢。但原來,他腳傷已深,腳跟發軟乏力,卻又同樣背負著「國家榮辱」、甚麼要為十三億人民爭光等沉重包伏,即使如教練事後所說「痛得全身發抖……一直在玩命」也勉強出戰。最後迫不得已,不戰而退;全國上下卻繼續求勝心切,沒有放過他。領導人「問候」時,還不忘要求他「繼續刻苦訓練,增強鬥志,為祖國爭取更大榮譽」!

運動員贏了,是為國爭光。那輸了,是國恥嗎? 傷了,就要國殤嗎?兩劉相隔七十六年,但中國運動員,仍是為國家榮辱而戰、死而後已的烈士。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半年大三歲?

「我確定自己十六歲了......」金牌運動員獲獎後被傳媒追訪,問的不是得獎感受,不是奪金經過,而是她年齡的「秘密」。

她是何可欣,有份奪取京奧女子體操團體金牌。甫勝出即被窮追不捨質問她是否達到參賽資格的年齡,即十六歲以上。

中國當局為了平息爭議,賽前己出示過何的護照,力證她是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出生的。美方的質疑被視為是力有不及下的揣擾花招,有美國傳媒找來鑑證專家就何的面貌作年齡鑑定更被當為笑話一則。 然而,回顧內地媒體過去一年就何可欣的年齡作的報道,事件絕不再可輕描淡寫,當作笑話處理。

是這樣的。何去年加入國家隊,在去年年中的全國體操錦標賽初露鋒芒,擊敗李婭奪得高低杠冠軍,同年十月的第六屆全國城運會 ,又擊敗楊伊琳奪冠。根據人民日報在07年十一月的報道,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在總結賽果時,形容「13歲的何可欣在女子體操比賽中出色地完成高低杠的〈李姮空翻〉。」截止去年十一月,全國有關城運會的報道中,但凡提及何可欣的簡介,都說她是十三歲,發佈統一。

但此後,何的年龄出現突變。何在世界杯多哈站摘金後,北京日報在今年三月的報道中形容她為「十五歲高低杠的神秘武器」。一個月後,北京青年報報道何在世界杯德國再次報捷時,就說她是十六歲的「高低杠公主」。

由去年十一月至今年四月的短短半年,何由十三歲「成長」至十六歲。全國城運會是國家辦的,不容鬧著玩吧!假如全國的媒體都報道錯誤,理應官方正式糾正澄清,並且揪出資訊混亂的原由,清楚交代。這關乎一國誠信,及一個年輕天才運動員的前途。 誰願看見一個前途無可限量的運動員,總要被架上有色眼鏡看待?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獎牌數目以外  

獎牌榜形勢是各媒體報道重點環節,且要不停更新。

<小王子>不是早說過了嗎?大人們都只著重數字,甚麼都是計量的。你的家是否過千呎、三圍是否合比例、捐了幾多給四川 … 幾個數字,足以說明優勝劣敗。對運動員來說,特別是中國的運動員來說,獎牌數字更是一個也不能少,即使是如李小雙所形容,要「付出太多了,以流著汗流著血換來的」。

五天前,十三億人民以為在雅典氣定神閒地奪金的杜麗,已經瞄準京奧第一金,好為國家「開出紅盤」。重任失敗,杜麗頭也抬不起,壓低帽檐,交回步槍,哭成淚人。

三天前,衛冕氣步槍的朱啟南打不出應有水平,僅獲銀牌,(如果他從未得過金牌,他就是「榮獲」銀牌。)他站在頒獎台,頸掛獎牌,手執鮮花,卻一臉洩氣,眼淚直流。他說:「我確實感覺壓力很大,焦慮、困惑、迷茫……」

兩天前,中國體操男子團體一雪四年前在雅典幾乎全軍盡墨的前恥,重奪團體金牌。現被稱為「體操英雄」的男子漢,四年前大敗時,卻要並肩逃到洗手間裡才敢痛哭,差點羞愧到連釋放情緒也沒資格。

競技場上,有贏必有輸。但對中國運動員來說,勝負,從不只是自己的事,更關乎老家、祖國及人民的榮辱;承受著的,是挑戰人體極限之外的沉重心理壓力。

因此,除了報道中國名列獎牌榜榜首,也應特寫一下榜外的數字──中國運動員已為13億人民流過了100,000公升眼淚。這是血汗以外的付出。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黃金寶之外

以下是日常生活常見的經典尷尬場面之一:人們互相打招呼,趨前熱烈握手說著甚麼好久不見喲、很高興見到你......等等,就是沒有稱呼人家的名字。連人家的名字也忘記了或根本不知道,卻硬要裝作親切,實在令人面紅。

想不到,全城注目的京奧開幕大典,壯觀華麗的表演以外,也有着這麼一個令人面紅的一刻─就在我們香港代表隊進場的時候。

港隊進場時,眾多現場觀眾看見中華兒女面孔操出來,即報以熱烈掌聲歡迎。在香港電視機前面的眾多觀眾也尤其興奮。「我們港隊的持旗手是黃金寶......」電視台的主持在介紹港隊陣容。好了,阿寶後的一張張年輕俊美、神采飛揚的面容隨即進入鏡頭。但原來,大家對這批香港運動精英的面孔都不太熟悉,正期待着主持人介紹下他們的背景,玩甚麼項目,往績如何等等。可惜,在港隊接受歡呼的數十秒內,電視直播的旁述卻沒說出多少隊員的名字。 

這次京奧,特區派出了三十四位運動員參加十一個項目。每位都必經過長期苦練,贏過不少賽事,才能取得這張奧運入場劵,代表香港出賽。可是,這幾個月以來,有關奧運的輿論焦點,無論是正面或負面的,都放在馬術項目上。政府也「全情投入」要辦好奧馬。為香港上京出賽奧運的呢?他們備戰、集訓如何?有否受傷患困擾?哪位是明日之星、隊中新血呢?媒體對他們的報道,跟奧馬的港隊代表相比,明顯不合比例。 

大概,一如以往,健兒們要為香港在獎牌榜上作零的突破,才會被前呼後擁,名字才會變得街知巷聞,全城港人包括政府高官才又突然如蟻見蜜糖。但其實,以香港的環境,運動員能躋身奧運,已應獲認同及鼓勵的了。謹此向港隊說一聲,「香港,加油!」

2008年8月8日 星期五

Are we ready?

果然,恐襲來了,正當人人為最後倒數興奮的時候。

負責此城保安的最高層,照例就奧運期間的情報及保安工作侃侃而談。官員的模樣,仍是一貫的不慌不忙,但看其背後的「布景」,卻很有身處亂世的感覺。 

何出此言?那高官是站在一道帆布幕牆前。就是那種建築地盤常見的藍白間條帆布,類似新疆喀什恐襲後用以遮蓋被炸中的賓館門口那種貨色。帆布後,一切都應是醜陋的,滿目瘡痍的。官員偏偏選擇要在這麼一道「遮醜」帆布前,向市民保證香港依然極之安全。觀眾幾乎以為他身在什麼特大案件的現場,剛巡視完畢,正報告最新發展。

但不,那兒其實是政府總部,行政會議成員和最高級官員上班下班、開會散會前後,不經意地停下來向傳媒說話的地方。沒印象?也就是前特首邊走邊講「早晨早晨」的地方。

這堪稱「歷年最高上鏡率」的場景,看來是在裝修中。大概,政府最近的鑊氣太盛,一眾大小官員為撲火而疲於奔命,以致無人理會特府高層竟要背向帆布、面向鏡頭。外界未必清楚在政府內部,弄一道簡單布景板作臨時之用,由哪個部門負責、要費多少時間、經多少部門審批。但是,一個較具體面或至少不丟臉的高官「講話平台」也未能「捍衛」,我們每日給'we are ready' 的歌聲轟炸時,或者要問問'are we ready?'

2008年8月5日 星期二

新聞界的沙士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廣東省一份地區性報章引述南韓《朝鮮日報》報道,一名南韓教授經年深入考究,「根據《通志‧氏族略‧以邑為氏》和《翠亨孫氏家譜》」,得出-登登-孫中山有韓國血統的結論。

  如此「重大發現」,兩岸三地互聯網站旋即轉載。翌日,單在香港,就有七份報章轉載。中國人民的民族情緒?再被挑起,韓人被指責為「掠奪中國文化」,內地甚至有網民號召罷買韓貨。

  就這樣義憤填膺了數天,真相才告大白-該大學既沒有那位教授,也沒發表如此研究,《朝鮮日報》這份報紙倒是有的,不過從未刊登n這個報道。

  子虛烏有的消息,不分邊界,幾何級數式的傳下傳下,就像沙士病毒一樣,究其源頭,至今尚不知是否來自果子狸矣。

首先引述的那份廣東報紙,現解說指那是抄自互聯網!這是真相或是再次造假,大家也上了一課吧!

今天新聞工作者日益倚賴從互聯網搜尋資訊,嘶嗅獵物。然而網上世界,網民的真身無跡可尋,任何材料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難免要大打折扣。那怕只是一份報紙中招,雪球效應也會放大得無遠弗屆。假新聞一旦被重覆十次,它便會被當成真的給人云亦云下去。

今天,事事講求速度。稍慢一分一秒,已是難以容忍,遲多一天半週,更勢必被淘汰。但新聞,從來並非單單鬥快,而是「快而準」。莫說受眾,就是業者自己都難辨真偽時,準,比快更重要。否則,這些「沙士病毒」只會傳播得更快更廣,把新聞界的命脈-公信力-埋掉。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新聞」照片

破紀錄的翳熱天氣連日成為頭條新聞。 熱得要命的都市生活,每天如是;新聞報道的角度,可不能每天如是。於是,各傳媒就極端天氣的成因、對你我的影響及消暑良方等作多方面探討和分析,以求獨特的觀點角度。惟獨是,照片總是千篇一律!

天氣熱,附圖總是那些小背心熱褲迷你裙女郎又或是三點式泳裝嬉水照;天氣冷,照片仍是那些美女曲線圖,只是圖片說明變成:「也有市民毋懼嚴寒天氣......」吧!

論篇幅,這些相片往往成為特寫,佔據搶眼位置,論新聞性,這大概只是一年四季都會見到的街角一景吧了!

這也許是「自然現象」。畢竟,攝影師及編輯先生,仍以男士為主,他們必定認為這些相片有相當高的可讀性,否則,又怎會日復日,年復年的刊登差不多一樣的東西呢?

不過,現時很多有消費力的讀者都是女士,即使不以政治正確的「性別平等」角度考慮,難道佔據市場另一半的讀者,就可被忽視麼?

提出此問,絕非要「爭取」報章日後改登「肌肉猛男」的玉照。只是想,新聞歸新聞,不應跟俊男美女圖混再一起吧!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見識文明

在毫無預警下,幾對肥大的手臂把站在高梯上的攝影師抓著,懶理對方會否摔倒,即使勁地把他扯下來;另一名記者無奈退後,卻依然被「十對一式」的包圍、推倒及叉頸。 跟記者衝突的,並非暴民,而是專責維持秩序的公安,卻又反過來製造暴力場面,把香港和國際傳媒看得目瞪口呆。連金融時報亦以「港記遭京警施襲,採訪北京令人恐懼」為題作報道。 然而,從一眾在場公安的反應來看,對待民眾用上這種手段,或許根本見怪不怪,只是我們少見識吧!

北京奧運打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提升中國形象,尤其是西藏騷亂之後,展示文明一面尤其重要。然而,京城執法人員此等行徑,只會有助CNN早前的言論獲得認同; 任何手遮鏡頭、推開攝影機等畫面,都只會被視為又一「見不得光」之事。北京奧組委表示,相信安全部門一定會檢討,加強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發生。但查實,在大打出手事件之前,在京的港記已多次被阻撓正常採訪、要求交出影片、押走調查等。大家見識到的,恰是與文明扯不上關係!

奧組委應該明白到,無論禮儀小姐何等端莊、京城有幾乾淨、中國隊奪多少金,也抵不了惡警惡行的畫面在全球滾筒式不停播放所帶來的破壞。現距開幕大典僅十一天,看來,除了當奴要「親自過問」奧馬,中央也要親自過問,在天子腳下,如何落實「完全的新聞自由」這莊嚴承諾。

2008年7月22日 星期二

有疏無親

兩年前,同樣是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特首首次表明其「親疏有別」立場,說此乃「現代政治的必然生態,是不可以改變的。」同場,他也大動肝火,指罵「他們(反對派)從政,是以削弱政府的威信和民望為目的、以滿足自我形象為目的,以追求傳媒曝光率為目的……即使我每一天向他們討好、巴結、說親,得到的也只是一鼻子灰而已。」

由此可見,親疏之別,明顯意指政黨。當時,一來可能要向親中陣營示好,不讓「上位只靠運氣」之說再在傳統左派圈子內大賣。況且,民望高企之時,強政勵治常掛口邊,埋怨政府大細超之聲,一於少理。

兩年後,特首同樣忟憎,但再談親疏之說,竟又跟各黨派扯不上半點關係,說成是甚麼從政者應親市民利益,遠自身政治利益一類的說話。

諷刺的是,當年的親疏有別之說,根本就是充滿政治計算的行為。特首素以政治家自居,計算親疏之間的利害,固然是無需掩飾了。只是,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民望低迷,來個親疏有別修訂版,也是可以理解。要知道,疏,有代價;親,也要有收穫。但近月的各大小風波,各黨派誰不以選舉在即,選票至上為目標,又哪來跟你「榮辱與共」呢?

大概,在選舉期內,即使特首不疏遠反對派,各左中右派也自會離一個民望下滑的政府而去,有咁遠走咁遠吧!

2008年7月17日 星期四

本地化的合法性

洋官獲升做常秘,輿論普遍認為屬爆冷。即使該名官員能操流利廣州話,服務港府達廿七年之久,仍然有人擔心他能否與漢人交流溝通,或可會體察民情,甚至連能否看懂<頭條新聞>也拿來質疑一番。說到底,意指政府人才淍零,揀無可揀下,才迫於無奈地對洋人委以重任。也在承認,洋人與否,晋升機會可有不同。

有此論者,居然又包括才剛通過<種族歧視條例>的立法會議員! 這邊廂議會內,連兩文三語以外的各國大小語言,議員都要求職訓、醫療機構等提供翻譯;那邊廂,卻又公然因為有人「非我族類」而質疑他未能勝任。大概有人以為只有「弱勢社群」才要保障吧?

由此反映出的一種心態,恰恰就是歧視的核心。 反種族歧視,就是要不論其膚色、族裔,皆有平等待遇,一視同仁。 升官與否,應該是有能者居之;其量度標準,應為他廿七年來在港府的表現,而絕非其種族。 這應是上述法案背後的精神-然而恐怕立法者原來也不甚了了。

事實上,僱傭是新法例管制的其中一個主要範疇。自《聯合聲明》在1984年簽訂以來,公務員系統一直推行本地化政策。 此政策會否因新的種族歧視條例而受到衝擊呢?看來政府須要重新審視其合法性。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按規則辦事

旺角鬧市,舖位供不應求,各商場人氣旺盛,卻有塊特大地皮,位處黃金地段,但完全無視市場需要及四周物業的安排,上面建的整座大廈只作辦公室。負責的產業署早前因而被審計署炮轟 ,卻又戲劇性地獲立法會帳目委員會支持,認為他們已「按規則辦事」。

什麼規則呢?簡而言之,就是政府地方,必要留予政府使用,除非無衙門問津。因此,本可做潮店的舖位,現為政府職員的「康樂室」;原應人流如鯽的街角變得水靜河飛,相鄰店舖也慘被拖累;本可移船就磡、泊遠些少的各大小辦事處,就偏要長駐海運大廈,可觀租金也隨風而逝。

可是,我們尊貴的議員,卻認為此並無不妥,反指審計署未有就相關「規則」何時守、何時不用守而訂立又一指引,擔心部門「難以適從」!

首先,何不檢討這條鐡打的守則是否「通情」?試想,將現時的金鐘廊用作政府部門的員工休憩室,是否符合民情?其次,憑此單一因素即作決定,又是否「達理」?其他諸如成本效益、機會成本、對毗鄰環境的影響等又怎可不作任何考慮呢?歸根究底,我們的政府是要如領導人所言的「通情達理」,還是按本子辦事就算?如果一本天書可以睇到老,我們的首長級官員還有甚麼策好決呢?最匪夷所思的是,為納稅人把關的帳委會,竟然支持政府繼續機械式的調配及浪費珍貴資源。 

作為一介草民,我還是寧取「做好呢份工」的思維,而並非「按規則辦事」,雖則差點忘了那只是很久以前的一句競選口號。

2008年7月10日 星期四

問責卸責

旅遊發展局早前上演名劇《大難臨頭各自飛》真人版。一對好拍檔,面對千夫所指時,下屬指已獲上司「口頭同意」,上司卻說慘被「誤導」。推來推去,黑鑊就是無人揹。

政府行問責制多年了,但問責的意識未見生根,尤其是花公帑卻又並非政府部門的「公營機構」。

據報,旅發局的頭頭日前向傳媒呻,指政府不夠主動引入矚目的國際性賽事來港舉行,批評政府推動旅遊業一直只得「景點推廣」一招云云。

根據該局的網頁,其使命乃「鞏固香港作為別具特色、最令人嚮往的世界級旅遊勝地的地位」。那麼,為香港引入盛事,難道不是他們的責任嗎? 怎可變成翹起雙手,指指點點?議事堂內外,角色不同,責任也大有不同。莫非選舉臨近,主事者也以監察者自居,搏取公眾好感?

猶記得前朝政府的房屋政策好大喜功,短樁醜聞爆完一單又一單。當時房委會主席亦見慷慨就義,頭也不回的「下堂求去」了。

畢竟,所謂問責,不只是一個稱號而已。它要求一眾在位者以言行向全港市民負責。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迎賓之道

四川地震期間,華洋傳媒可自由採訪,透明度之高贏得一致讚賞。我曾憧憬,頂頂高帽可鼓勵內地進一步開放,明白到要建立良好形象,先為記者敞開大門是不二法門,而非像西藏動亂期間趕客關門。

可惜,日前又有記者被拒諸門外。謝絕那怕只是一位記者,旋即惹來迴響,引來國際關注。亞洲華爾街日報便專題招呼,質疑北京奧運會是否做到申辦奧運時所承諾的全面新聞自由。

如是者追擊了七天,北京奧組委才姍姍來遲給個氣定神閒的「解釋」- 奧運註冊證件當時仍未生效。多麼輕描淡寫!尤其是跟事實並起來看的時候。

那位記者在北京機場是被公安以《國家安全法》攔截入境,需要即日遣返。當時,甚麼奧運註冊證件,本來就未批出,記者絕非憑「失效」證件入境。大多數香港記者,與一般香港人一樣,用回鄉證進出內地。因此,該記者連回鄉證亦一併給沒收。

一個人被拒,批評之聲隨即此起彼落,且拒絕原因又未能說過明白,更為這悉心籌劃經年的世紀大騷蒙上陰影。

何時他們才會明白,開派對,除了發請柬、大掃除,張燈結綵......最重要還是要開門迎賓?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強制捐款

一百億元,相等於兩年半的生果金支出,或醫管局的四個月開支,或全港公屋住戶的十個月租金,或去年薪俸稅收入的四分之一,或本年度庫房總收入預測的百分之三點三。一百億元賑災,究竟是否捐得其所?一連串的問題,需要先得答案。  

首先,過去個多月來,香港人已自發捐款二十億元。大家都是量力而為,希望為災、民獻出自己的一點力。怎會料到,在事發後近兩個月,政府突然代表納稅人主動加碼捐多五倍?這筆錢是怎樣計算出來,未有交代。是如傳聞所指,香港要跟國家的其他省政府看齊,向中央「上繳」款項分擔重建開支,還是有人主動慷納稅人之慨以示忠誠?前者的話,可能又觸發違反《基本法》疑慮,只會再添煩亂。後者,則又是否符合量入為出,審慎理財的原則呢?

這筆錢打算怎樣花、香港工程界及教育界等能否參予其中,並非預設的討論議題。為求獲批撥款,一眾負責審批者迅速獲安排親自北上「視察」。但隨團者,有人不得其門以入; 其他的,會面時也不設發問。錢尚未批,已不能一問; 一旦批出後,巨款會過誰的手、豆腐渣工程悲劇會否重演,誰又可作保證?

救濟災民、協助重建,很多香港人已毫不猶豫地自掏腰包,也沒有人會質疑捐獻要持續。但事關公帑,納稅人的錢是要用於施政,必需符合法規、先計算效益及可監督到的。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送錯禮

有說禮多人不怪,但今次可能例外。

為「響應北京奧運及鼓勵市民多參與體育運動」,政府送大禮! 康文署轄下康樂設, 包括羽毛球場、游泳池,明天起至九月三十日,免費開放。

正值暑假旺期,到泳池往往也只是一嘗浸「港式錢湯」(日文公共浴室也。)現在你還要免費,可憐那班健泳者今趟可要大排長龍方得其門而入後,卻也只得浮沉於人海中。

要預訂的體育設施,據報亦因是次推廣計劃而招來「排隊黨」覬覦,在網上及訂場地點發動人海攻勢,大包圍這
三個月免租期內的場次,然後照政府原價售予「向隅市民」!真正用家不單還是要付錢,還要去四處撲飛。

這些康體場地有別於同一部門旗下,平日鬼影無隻的博物館、藝術館,本來己經供不應求,還要在使用高峰期作免費招徠。這樣的一個送禮,慣常有運動習慣者可謂無福消受。

這是鼓勵市民多參與體育運動,還是曲線鼓勵人們抖暑,好留在家開大冷氣坐定定欣賞盛世奧運?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專家評論

平日談笑風生,容光滿面的高官在風雨飄搖的晚上,突然發出聲明,因健康理由請辭。傳媒被殺個措手不及。當事人在中環晚飯後,被電視台攝影隊碰個正著,卻拒絕說一言半句。全城記者唯有四出找「其他人」做回應,冀作「多角度」分析。

究竟是哪種病,嚴重至要請辭呢? 這是其中一個關鍵。那個颱風晚上,我們看到很有趣的報道。

電視台B引述醫生甲指,「患者可能爆血管,最壞情況可以死亡。」(大概,絕大多數的病,在最壞情況下也是會致命的。)電視台C訪問了腦科專家,指那種病,病情輕微,瘤的體積相當細小,一般而言,不會危害生命。

真是十個「專家」,十個意見。但原來,大家連「苦主」患甚麼病都未弄清楚,便已經七咀八舌,作「全面分析評論。」

中英文版本的聲明,引述的病症,根本就不一樣 - 中文版稱之為「 混合靜脈/動靜脈畸形」,英文版引述的叫"cavernous hemangioma and venous angioma" ,據腦科醫生稱,其中文名應為「海綿性血管瘤」,跟中文版聲明所述的乃兩回事。兩者的爆血管風險也有很大差別。 但,能夠如實報道中英文版分別的傳媒,寥寥可數。    

新聞報道固然鬥快,還要鬥準。傳媒藉專家之言,提升準確性和公信力; 「專家」卻往往單靠傳媒引述的資料,在既非全面亦可能有偏差的情況下,便評論一番。今天,此等「專家」評論充斥各媒體,公眾基於這些「評論」作判斷的話,可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2008年6月23日 星期一

劣質對白  

傳統智慧告誡大家,財不可露眼,以防身邊有人心懷不軌,打自己荷包主意。

但,阿公荷包水浸人人皆知,因此亦引來各路「英雄」排隊提款。

公帑,顧名思義,就是應好好運用在有利於公眾的事上面,亦因此,「英雄」們要為人民爭取什麼什麼時,不論其背後的真正動機,為了出師有名,一般都強忍著唾涎下垂,大義凜然的高呼是為了捍衛「公眾利益」。當然,公眾也者如何介定,可謂人言人殊,拗個天荒地老,最終卻又發現原來是如此人同此心 - 逃不出一個「我」字。我,就是公眾,之一,及最大。

可是近來,人們似乎連嘴角的口水也懶得拿手帕印一下,不加修飾地叫著:「大部分車主也是中產人士,政府既可減紅酒稅,亦應減汽油稅回饋他們」、「政府而家大把錢,點解對家禽業的賠償要捂住個荷包?」、「庫房儲備充裕,理應補貼一眾水深火熱的搵食車主,應付高油價!」

說穿了,其實只是一個理由,「你大把,點解唔分啲畀我?」赤裸裸單刀直入,理直氣壯得再毋須陳情、毋須論點。

也許選舉臨近,「人民英雄」總是避不了上演「拿手好戲」-逼令政府派糖開水喉。 但,即使這是獨沽一味的賣座劇目,觀眾們對劇情還是有要求的,包括層次分明的論據,而不是毫無品味的,「你咁叠水,畀我,我要。」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抗拒坦白?

應對傳媒,各有法寶。 有人速度至上; 某前高官曾訂下鐵條,要求所有傳媒查詢在24小時內作回應,惜回應的質素卻未合傳媒要求,繼續被轟。 有人行事小心,滴水不漏,並以"If in doubt, leave it out"為教條,瞻前顧後草木皆兵,結果還是啥也沒披露。還有一種強調所謂「親疏有別」,此乃親政府傳媒能預告整份財政預算案的底因。

日前,有高官又提出了新的所謂應對傳媒金科玉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並謂乃由鬧得全城沸騰的副局長一役領悟出來,云云。老掉牙的說法,出自官員之口,非常有趣。

政府作為向公眾問責的機構,本來就應該坦白,莫非官員在暗示,政府過去一直在收收埋埋?還是,只選擇性地坦白 ─ 攞彩才坦白,掛彩就收埋?即所謂"always the truth, but never the complete truth"? 又,政府上下真以此八字真言施政,那就更要好好交代奧運馬術比賽的「恐怖襲擊情報」疑雲。 究竟收過,還是無收過? 真相,不應有兩個版本吧!

「抗拒從嚴」則反映,有人自覺被盤問,像審犯一樣,不情不願,但又懾於某勢力的威嚇,無奈地就範。那傳媒又不妨好好善用這「司長御賜」的金科玉律 ── 官員的回覆再敢遊花園的話,即大可高聲朗讀「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看看特區上下是否一條心!

查政府決策時,只要真心真意事事以公眾利益為念,記者質問再嚴厲又何懼之有。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政治勇氣

十年以來,四度殺雞,百萬計生靈未有為食物鏈作貢獻即白白枉死。專家怒轟,一直以來所做的預防措施盡皆「門面功夫」,強調「革命事在必行。」即所謂,「中央屠宰」再也避不了,且街市活雞「日日清」需馬上執行。這何止關乎公眾健康,而是人命尤關 - 專家指,人類感染禽流感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另一邊廂,則關乎生計也。業界鬼殺咁嘈,非單要就每隻雞討價還價,更在於日後生計問題。畢竟,七十二行當中,從此可能就少了一行,其帶來的連鎖效應可非容易計算的。

燙手山芋,無人敢碰。亦因此,有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堅持公眾利益大於小眾利益者,值得為其鼓掌。

週末的電台騷,李華明開咪,公開支持政府「企硬」,提出緊急立法強制街市活雞日日清,表態贊成中央屠宰。而不是,為求明哲保身,和稀泥的叫著一人行一步,或口號式地尋求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中間落墨方案。
乾淨俐落,公眾利益行先。

回顧過去,由於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多少事一直「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當年朱總真是一句就批死特區政府!)

如果我們的代議士,多勇於為公眾申明利害,而不是念念有詞我的選民如何如何,我們-「我哋大家在獅子山下」-一定好過好多。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敢做就要認

好友初為人母,最愛和我分享她那心肝寶貝的頑皮故事。這糖不甩是個捨我其誰、全世界都要繞著她公轉的寶寶。有回,小鬼未能得償所願,有感被忽略,便逕自拿起蠟筆玩塗鴉,惟不是塗於紙上而是吾友新簇的白色手袋上。傑作被發現後,小鬼竟否認是她的手筆。吾友氣往上衝,非因手袋報銷,而是女兒敢做不敢認,最為心痛也。

此等行為,原來也不是孩童專利。

大都市內,表達意見的方式百花齊放,溫和的有上演街頭劇,叫口號;嚴肅的選擇遊行示威;激進者自綑碼頭石柱,"裸體"示威。各適其式,不能盡錄。但共同點是,行動的後果,均需自負。

然而,日前貨車堵塞港島交通命脈一幕,則不屬上述類型 - 司機把車擱於路中心拋錨後,即竄進人群裡,警方查問,無人認頭。待至警員敲破車窗開走一兩架車,餘車才陸續被認領駕走。

油價高企,搵食艱難,業界團體要表達意見、爭取權益,市民大眾定會尊重諒解的。只是,大人細路也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否則,其承擔和堅持都會受質疑,難獲支持。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垃圾學校

看電視報導小一派位「放榜」,哭者笑者皆非一眾準小生,而是連月忐忑的父母。 抽到心儀學校的,樂不可支,彷彿孩子從此會考十優直升問責局長。小小狀元見狀,也不無感染到一種朦朧的光宗耀祖情懷,反射動作的打蛇隨棍上:買玩具。真有趣,不是電腦隨機抽籤的嗎?沒有付出買甚麼玩具!這個機會主義者還不算厲害,以下這位女狀元才扣人心弦。

當獲悉自己抽中了第一志願,她淡淡然的說:「咁~就唔使入垃圾學校。」說時多麼的發乎自然,臉不紅、聲不顫。

垃圾,如此重的評語。天使一樣的臉龐,咀吧卻說出標籤、中傷、歧視他人的勢利涼薄。其他學校,只不過是較為次選,就是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的垃圾,跟學習、教育扯不上關係。

拜託,才六歲,肯定她只是鸚鵡學舌,重覆她爸媽日夜的嘮嘮叨叨,而不知其所意。「你如果入嗰啲垃圾學校,你就聽做垃圾。」「你唔想做垃圾,就不要入那些垃圾學校。」彷彿,小生命的一生成敗全繫於此抽籤結果。最終,幸免淪為「垃圾」,也難怪她如釋重負,衝口而出吧?

我覺得挺難過。我們的孩子應該在這種「標籤主義」下成長麼?自由市場經濟思想,基礎就是英雄莫問出處,每個人都可以憑努力「上位」。父母望子成龍,沒有對錯。但是,六歲人兒,還有無限潛能尚待他們自己和我們父母一同去發掘,又何苦太早教他們認命,自視過高又或者焦不起他人呢?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不讓歷史重演

整天的賑災籌款演出,四川這段日子所經歷的磨難一幕幕重播著。救人、自救及被救人的堅毅和勇氣,都令人肅然起敬。

大自然力量巨大,人,相對渺小。也許因此,地震之後,不時聽到有人說,即使以今天的科技,要準確預測地震,依然是不可能的任務。

然而,預測的精確度是一件事,有否預警和教育又是另一件事。

北川的民眾受訪時便直言,他們從不曉得自己安身立命的家園,原是處於地震帶。更遑論接受過甚麼自救、避難的教育。

傳媒陸續披露追查,揭示512之前,專家文獻、震前預警通報,證據確鑿,彰彰明甚-一年前,內地地震專家在權威學報《地殼》發表北川地震帶地震可能性研究論文;其他研究員也相繼提出四川在兩年內有至少五級以上地震的分析;以至震前兩個月,地震先兆不止見於精密儀器,汶川縣多個鎮都分別就不尋常的山體滑坡事件,發出地質災害緊急通知;同期,地方的地震局也兩次向中央發出地震短臨預報。

好了。原來單位內部都多番預警了。那又做過些什麼呢?這不單是四川人要問的問題,全中國人也想問

過去的無可挽回,但起碼要讓歷史成為歷史,不再重演。

2008年5月29日 星期四

以言入罪

剛收到一封轉寄電郵,邀請加入聲援一位身陷絕境的異見人士。我當下還在嘀咕,又有誰被以言入罪呢?

原來,是要聲援那位在網誌上對四川災民說盡一切涼薄冷血話的中一女生。她連日來在網上世界被圍剿追擊,受盡咀咒辱罵,嚇得立刻刪除有關留言,兼兩次道歉。原諒與否,網民自決吧。 說錯話、冒犯他人、鄭重道歉且收回言論之事,時有發生,談不上什麼「聲援」與否。只是,想不到本應有責任培育小女生的學校也加入戰團,「伸多一腳」記了她大過。

深信言論自由者看不過眼,為女生被學校處分而大抱不平。

小女生留言時大概未想過,其「真身」會被網民們揭得一清二楚。 況且,網誌開檔以來,可能長期處於拍烏蠅狀態,怎料到那些「喃喃自語」居然在大小討論區被翻譯為英語及白話文轉載,兼見於報章,招來如此難以招架的還火!

這場公審,對她來說,應是深刻的教訓-無論是網上或網外,一切言行後果都要自己負責。 才13歲人兒,言論輕率魯莽、價值觀有偏差,被轟得體無完膚後,不正是應由學校伸出關懷之手、循循善誘、導入正軌嗎? 因為她意見另類、得罪人多而標籤她為壞學生、繼而劃清界線,將她進一步懲治,又是否為學生著想呢?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黑白之間

搭棚上妝,一心巡回全球演台好戲,諷刺地只獲老外們大喝倒采。那高舉的奧運火炬成為形象災難-中國,被視為以大欺小、壓制自由的化名詞; 火炬到哪裡、噓聲便到哪裡。縱使成千上萬同胞在聲撕力竭地解說,當全球記者在西藏被下逐客令時,始終百辭莫辯。

這才是個多月前的事。

然後一記痛擊,重傷倒地。國際形象卻來個大翻身。據報,最新一期《時代》周刊就以「中國站起來」為封面故事,道盡人性光輝的一面。無他者,坐言起行從來便勝過山盟海誓。今次地震中,新聞自由被尊重,透明度之高從未得見!

一眾老外大記者在災場親眼見証,領導大聲公御駕親征,坊間民眾又無分彼此、捨己救人。連傷殘乞丐也趕來捐出他的全副家當!中國人,一改各家自掃門前雪,紛紛捲起衣袖當義工,體驗公民社會的自覺動員。西方傳媒也為之動容。就這樣,形象改善了,雖然代價委實太過沉重。 

如此急遽的形象逆轉,卻又是一次見樹不見林的經典示範。新聞台板,時間篇幅有限,主角總得分配好位置,你不是岳飛,就是秦檜,就是不能亦正亦邪。但現實世界,又何曾如此黑白分明呢?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來不及傷心

「我想傷心,能給我時間嗎?」北川縣一位幹部說。他在地震中痛失包括他兒子在內的15位親人。災後首五天,他全情投入救災,合共只睡了七小時,根本無空間釋放及感受悲傷。

所有在災區前線工作的人,大概也遇上類似情況—使命感驅使自己在哀鴻遍野下,仍然忘我地向前衝,緊閉著淚腺,力求完成任務。 這包括一眾參與救災的官兵、義工及奔走災區的記者。 他們安全撤離最前線的同時,卻連災民撕裂人心的哭叫聲、那層層疊的屍體影像等都一併帶走,悲痛、驚惶或方湧現。據報道,部份記者回港後不自控地感到哀傷,又不斷發噩夢,或根本未能入睡。 經評估後,有人相信已患上早期抑鬱症。

初時,大家還沒想到有多達近五萬人被埋在瓦礫下吧? 第一批到步的,愈走愈深才發現原來走進了人間煉獄。災民向他們哀求,將慘況如實報道,期望盡早獲增撥資源,救出被困的親人。但在四川的天空下,採訪災情的也淪為災民,生命受著威脅。 要安全完成採訪也真叫累人,那來得及悲傷?

全國哀悼期剛結束。 但對這批經歷浩劫,平安回來的記者來說,思緒卻剛沉澱,情緒才剛湧現。這恐怕並非僅一兩位記者遇到的情況。希望大家都盡快走出噩夢。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衷心致敬

當所有人都在慌忙逃命時,他們卻逆人流而上,徒步幾十公里,自願進入名副其實的人間煉獄。

他們,不只是為了「打好呢份工」,不!而是克盡天職,紀錄事實-天道的不仁、人道的頑抗,和人性的流露。
在大自然的浩劫下,眾生平等。他們跟災民同樣面對挑戰意志及體能的困境:

走的,都不是路,是碎石爛泥瓦礫和積水。呼吸的,都不是空氣,而是中人欲嘔的屍臭味、閉人氣管的沙塵。裹腹解渴不足、晚上席地而睡。山上搖搖欲墜的大石何時衝著自己滾下來,誰也說不準;災民背著被舖、結婚相,甚至死去親人的屍體逃亡;他們則掮著沉重的器材向前衝,一路還要確保電源充足。面對餘震隨時來襲,一起無助和惶恐。還不止,一旦崩堤,全城淹沒-他們又跟災民一起發足狂奔,逃離死神的追擊。 而面對那些被死神遞著、動也不動的人,他們卻要抑壓情感,為你我報道。

他們當中,首批到步的早已身心透支,陸續換上第二梯隊。但據說,有人使命驅使,拒絕換班,繼續往頹垣敗瓦裡鑽,誓要鑽進更多尚未曝光的死城。

他們是為我們在四川奔走的記者。部份是我以前的好同事。

謹此向所有尚在煉獄中、剛完成任務歸來或正趕忙踏上征途的記者們致敬。祝平安!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分清輕重

神州大地搖撼。溫總理風塵僕僕趕抵災區前線,貫徹他的「情為民所繫。」所繫何者?那些困在瓦礫中的、家園盡毀的、饑寒交逼的、摰親血肉模糊又或生死未卜的。由此牽動的情緒,實如溫總常掛口邊的,「很揪心。」

時間就是生命,災後七十二小時尤其重要。溫總在六小時內迅速抵達災區,指揮救災,就是要盡全力救人。

與之成強烈對比的,是北京奧組委的反應。事發超過24小時後,他們仍然堅持「四川地震震區不在奧運火炬傳遞路線上,所以傳遞活動將按計劃進行。」罵聲四起下,當局方決定「縮减規模、簡化程序、注重簡樸、講求實效」。

國難當前,人民保持冷靜沉著,緊守崗位是錯不了。但現在,死傷枕藉,哀鴻遍野。傳送火炬,有何「實效」? 搶救災民方為全國上下首要工作。大家都在忙著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還是留待太平盛世時再續吧! 誰願火炬在海外遭到連番「蹂躪」後,回到國內亦招非議?況且,根據早前公佈的路線圖,火炬將於四川省七市傳遞。當中,也正包括重災區之一的綿陽。

勉強傳下去,只會吃力不討好。

分清輕重

神州大地搖撼。溫總理風塵僕僕趕抵災區前線,貫徹他的「情為民所繫。」所繫何者?那些困在瓦礫中的、家園盡毀的、饑寒交逼的、摰親血肉模糊又或生死未卜的。由此牽動的情緒,實如溫總常掛口邊的,「很揪心。」

時間就是生命,災後七十二小時尤其重要。溫總在六小時內迅速抵達災區,指揮救災,就是要盡全力救人。

與之成強烈對比的,是北京奧組委的反應。事發超過24小時後,他們仍然堅持「四川地震震區不在奧運火炬傳遞路線上,所以傳遞活動將按計劃進行。」罵聲四起下,當局方決定「縮减規模、簡化程序、注重簡樸、講求實效」。

國難當前,人民保持冷靜沉著,緊守崗位是錯不了。但現在,死傷枕藉,哀鴻遍野。傳送火炬,有何「實效」? 搶救災民方為全國上下首要工作。大家都在忙著雪中送炭,錦上添花的還是留待太平盛世時再續吧! 誰願火炬在海外遭到連番「蹂躪」後,回到國內亦招非議?況且,根據早前公佈的路線圖,火炬將於四川省七市傳遞。當中,也正包括重災區之一的綿陽。

勉強傳下去,只會吃力不討好。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分析口號化

大概因為香港節奏太快。新聞未曾被完全消化,已有「專家」忙於將人和事標籤化、口號化,以便「分析」甚至「立論」。

稅局公佈稅收創新高。 首10萬名最高薪的打工仔,為庫房進貢超過七成薪俸稅。有分析指,稅收數據顯示「貧富懸殊情況嚴重,基層生活更添困苦」。

首先,數據只涵蓋納稅人,其年薪全部超過10萬元。不知道他們可會認同自己被歸納為貧窮?還記得,經濟低迷年代,打工仔被減人工、停薪留職甚至飯碗不保。有朋友因而跌出稅網,大嘆「交稅」也是證明經濟能力的一種「身份象徵」。而去年,香港就有多七萬三千人跌入稅網!總不能就此得出,多了窮人的結論。

當然,納稅人的入息有高低之分。根據稅局資料,高薪族(年薪逾90萬者)的入息平均增長百分之13,低薪族(年薪30萬以下者)的入息也升了百分之六點五。結論,可以是「富者愈富」或者收入差距擴大。數據可沒顯示「貧」者愈貧啊!

真正貧窮者,大概談不上要交稅。單從全面報升的稅收數字,又如何推斷到貧者的苦況呢?

2008年5月6日 星期二

掩耳盜鈴

聖火傳遞掀終於在香港「火熱」完成,官員滿意地總結: 「我們市民很冷靜,和自己不同意見的人士很理性,不造成任何對峙局面。」

恭維的話,總為人受落。幸好,有電視台新聞將上述講話跟實況片段剪輯一起播放。 畫面所見,漫天紅旗、遍地紅衫將數名橙軍包圍,推推嚷嚷,互相指手劃腳。 有人青筋曝現,不讓他人發聲,勢要將他色淹蓋。 聲畫之矛盾,遺下幾點疑問。

沒有「對峙局面」? 警方一天之內數度將橙衣人抬走,聲言是為了「確保在場人士的人身安全」。 這聲明不是已經說明,情況一度混亂至有人安全受威脅嗎? 除非,官員在暗示,有關行動是以「保障安全」為名,「清除嘈音」為實吧! 那警方可要接招,說明行動有否涉及政治因素了!

說到尾,聖火在港傳送,本應是一個絕佳機會,讓香港向全球表現,我們是一個自由、文明及優雅的社會,胸襟廣闊,可讓各路英雄各抒自見。 正如伏爾泰的名言: 「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而不是視而不見,更不是掩耳盜鈴。

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財爺絕招

被指浪費黃金地段,令公帑損失數以千萬元,產業署官員解說道,政府物業首要是考慮讓政府部門使用。於是,位處旺角鬧市的商場便理所當然、不假思索地被改裝成辦公室和員工康樂室。

簡單而言之,阿公地阿公用。誠如網頁所示,署方的使命是:「善用現有政府產業,並作出所需調整,以應付政府的需求」。 各衙門又總得爭取最便捷的位置辦公、聯誼以至存放雜物。產業署要「做好呢份工」,當然要盡力配合,何罪之有?其使命可沒說要滿足市場需要、為資產增值啊!

因此,現突然被質疑「未有發揮物業的商業潛質、賺取更好回報」,可真冤哉枉也。可以想像,那種「原來要賺錢的嗎」帶來的委屈茫然。

原本以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署方屈指一算,卻指問題辦公室將於五年後遷出,現改作零售,反會令政府倒蝕近900萬元。先不爭辯估算是否合理,有趣的是,一邊力陳改建不划算,一邊又說考慮改善大樓外觀,吸引更多人流。

潮流之地,卻無潮物可買,單靠粉飾外牆是否就能提升人流呢? 況且,不是才說快要搬了嗎?納稅人只望,花在裝潢上的公帑,可不要高過那兒少得淒涼的租金收入!

這叫人想起財爺的預算案中,索性將三大衙門遷離灣仔。這招可真勝過沒完沒了的審計。

2008年4月25日 星期五

穿窿報紙

一幅照片帶來的不安困擾,可以纏繞上一整天!

就是那宗建築工人不幸意外身亡,其父驚聞噩耗也跌倒死去的慘劇。有報章在版面正中,登出這樣一張臨終大特寫 – 身故工人雙眼半開半合,咀巴塞著急救工具,血跡見於額上、濺及擔架床上。一個人受重創後的臨終面容,就在毫無反抗餘地的情況下被正面拍下,且未經「格仔處理」、赤裸地展示著。

很替他們的家人難過。不但因為事件悲慘,更因至親那痛苦的遺容,被數以萬計地複印發布,將悲痛擴大。

也替讀者感不平,可能只是慣性地隨便翻翻,便忐忑了一天。誰料到在一份「屬於」知識份子的報章,會碰上這樣的照片? 辦報者大概認為讀者有興趣,亦有權去細看他人的死狀。

我想起有天在友人家,隨手執起報紙揭,打開竟都是窿窿。原來,那些車禍後第一現場的血漿照、跳樓後的身首異處照等,都被她大剪一揮。她說,影像對兒童的影響猶甚於文字,不欲愛兒發惡夢、有血腥陰影云云。

她大概要補充的是,成年人也從不希望因為讀報而忐忑上一整天。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讀者需要?

有一宗新聞,佔了報章連續數版的全版篇幅。 除了半版審訊結果外,副線還有「專訪」剛被判罪的男主角、來自當事人親友、同事、心理學家、法律專家、警方消息甚至八卦旁聽者等的多角度分析。 還有,過去個多月聆訊的點點滴滴,以及案發經過的再一次詳細描述...又佔去一整版。

如此連版刊載、詳盡分析,要是給老外在前來香港的飛機上瞥見,準以為是甚麼危害公眾安全,又或涉及生命財產損失的重大罪行。如非,也至少關乎城中名人吧!

才不。這是三個普通成年人始於床上,終於庭上的桃色糾紛,涉及刑事罪行,被稱為「V太案」、「3P案」或「情慾奇案」。具故事性的黃色案情,為報章提供免費素材,名正言順地在港聞版風月一翻。 可幸的是,這次沒有遮來遮去的連環相片。

你和我之間,我們的社會當中,可有其他更值得大家關注的新聞呢?

嗨,同一天,就有:失業率半年來首次回升;有行政會議成員公開的「個人立場」有別於政府;二戰以來最早打的颱風。

與他人的床第之事相比,哪些新聞更切合您的需要?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港人意見

「在香港是沒有人支持藏獨。」新聞報道傳來這樣一句豪言壯語。

可沒聽錯,講者不是說:「多數香港人不支持藏獨」,或「我認識的人都不支持藏獨」等。這是一個全稱命題,謹代全港七百萬市民宣稱之。

講者為特區問責官員。局長先生大概為奧運聖火一事擔心了好些日子,恐防動感之都被誤以為示威之都,而被摒出傳遞路線;為免令眾港人失望,局長先生遂即代全體市民向世人表明心迹,並與非我族類者劃清界線,用心良苦。但界線以外者,不禁要問:「難道我們就不是港人嗎?」

也難怪他們滿腦子疑惑吧!畢竟,港大有這樣的民調,自93年起已做了十五年,問題不含糊不曖昧,就問:
「你贊唔贊成西藏獨立?」一如局長那清脆俐落的宣稱。民調顯示,贊成的比率雖有逐年下降趨勢,但十五年來從未低過10。再者,就此議題之討論,過去數週充斥全港中英媒體,有正有反,並不難找。

局長任重道遠,專責包括(據政府網頁介紹)「收集巿民對政府各項政策和計劃的意見」。公眾或應理解,官方民調不會輕易觸碰敏感議題如西藏者。但稍將議題範圍擴大至「市民對政府高官言論的意見」,應無傷大雅且極具參考價值吧!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殺雞用牛刀

繁忙時間乘搭地鐵,往往擠得頸以下全身部位不能動彈。 女士們慘遇「鹹豬手」的話,莫說擠得未能辨出手屬何人;即使猜到來自何方,也往往無憑無證。 連自己也未能「看」到案發經過,更枉論找目擊證人了。

反正是必然的羅生門,地鐵車廂往往造就「借迫行兇」。 但據報,日本警方有新法檢測誰是豬手!

此法乃用上DNA鑑證科技。警方即場由疑似豬手的指尖刮走一些組織,將之與受害女士的核對,即能決定是否要扣留調查。 日本傳媒報道,在東京池袋站,有最初否認多手的,經DNA鑑證被補後,供認已是第N次犯案!

可惜,香港警方要利用DNA鑑定法查案,該等罪行須嚴重至可至少判刑七年。

有此怪例,其一原因可能跟立法時認為殺牛才用牛刀有關。但科技今天何止一日千里?科技應用也應與時並進吧! 至於涉及套取極其私隱的基因資料問題,則可從具體執行上入手,加以保障。

日本警方或被視為殺雞用牛刀。但這「牛刀」既能斬得「豬手」,大收阻嚇之效,也可助正人君子免受不必要嫌疑,實值得參考。

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

不再「亂中有序」

香港美景的珍貴,從來不止於維多利亞港,而是有山又有水,缺一不可。

數年前,當全城焦點在於保護維港時,我們的山景(或山脊線)彷彿被遺忘了。於是,高聳入雲的一對「筷子」俏俏直插入東半山。九龍半島更是在一片平地上「圍牆四起」。還記得,當年負責規劃的官員解說,這是香港規劃特色—亂中有序! 這一答案可真有趣,即是承認確實亂了點, 但又似暗示「亂有亂好」,於是一切照舊。

在事事講求政治正確、保育為首的風氣下,「亂中有序」大概太難說得出了。「好打得」的問責官員更首破悶局,為石屎森林重訂秩序,加設高度限制; 不單在出售簇新地皮前訂明發展上限,更將新限制加諸好幾個分區的所有用地,力保在城中抬頭上望的一片天不再縮小,實應贏得掌聲。

但這一來,不單涉及「明買明賣」的新發展,更牽連現有各大小地主的重建發展權益。 有關高度修訂一出,據聞連各大學校及社團,也加入反對行列。

今次,在發展與環保的平衡線上,角色掉換了。 政府擔當守衛者,而學校就跟發展商並列對陣。且看「保育人士」又會否走到學校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