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互聯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互聯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

14歲媽媽

港版14歲媽媽,在網上盡訴心中情,並展貼多幀腹鼓隆隆的照片,惹來一番網絡欺凌——謾罵、嘲諷、詛咒,兼而有之。有人罵她不知廉恥,敗壞風氣,禍延下一代,並由網上鬧到報章上。

一發不可收拾的噓聲,大家或會說,是少女自招的。如果她像張栢芝一樣,自我判監守行為,待BB出世後返過來怒插BB的父親,她定會贏盡同情分,人氣急升。 但她不懂計算。 又如她像政府反家庭暴力宣傳片中的阿蓮一樣,完全失去自我,從不發聲,頭也不敢抬的話,她該可避過這場公審。但她,像大部分新生代一樣,勇於(至少在網上)表達自己。

她生於上網多過打電話的年代,隻身寄居於「母親的抉擇」宿舍,網上訴說心路歷程,或許因為悶得發慌,或許有感患得患失,或許源於渴望被明白,被關愛,被支持,更大有可能全部都是,卻被嚇得落荒而逃,短短兩三日內即被迫刪除網誌,閉關自守。否則,網民大概差點就要推出又一惡搞新猷——「浸豬籠」短片,把她置諸死地了!

少女以前所讀的中學校長說得好:「就算幾曳學生都好,你錫佢,佢會知道」,並謂少女願意的話,學校的大門常開。

我為那位校長鼓掌,慶幸教育界未有發表諸如「學生已經離開本校xx個月,本校不宜評論」等怎麼樣聲明,更願校長多走一步,不要只等人家回頭是岸,親自把她帶回校園吧!

阿瑩,祝你同BB好運。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尋找私隱專員

機場阿嬸片段熱爆YouTube--巴士阿叔翻版。當年,陳乙東的風頭一時無兩,大概至今仍在懷緬自己的名言(那句「你有壓力,我有壓力」來得如何氣勢迫人),並對無名的伯樂(那名同車八卦乘客)心存感激!今次,機場阿嬸卻跑到航空公司算帳。 地勤職員把客人的狂態拍下,並讓其公諸於世。航空公司以客為尊,為平息貴客怒火,送商務位賠不是(金融海嘯,賠經濟位反而困難吧?)本是平常不過,卻又留了一條尾巴,叫人狐疑。

據報,阿嬸是不滿其「私隱」遭侵犯而找上門的。一個人在公眾地方的所作所為,別人拍攝下來,是「侵犯私隱」嗎?那末,港台前一哥在銅鑼灣大街大巷被拍下「我為coco拿假髮、coco請妳為我擋」等照片後,何不起訴全港傳媒,而要辭職歸隱?另一邊廂,俊男美女在你情我願、房門緊閉時拍下的私密艷照被肆意盜取傳閱。他們的私隱被粗暴踐踏,卻竟要自認罪人,乞求原諒。這一切,在我看來,是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究竟何謂私隱?社會上,人言人殊,莫衷一是。何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不發一言?私隱專員哪裡去了?上述社會議題正是帶領公眾討論,讓社會進步的大好契機。即使專員不是詮釋私隱概念的終極權威(大概永遠沒有這樣的權威),唯深化社會對私隱的理解卻是責無旁貸,捨我其誰吧!

不要老是在警方口供紙、醫院病人紀錄四散得隨處可拾時,才發表小學生也會說的聲明——這是侵犯他人私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