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政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政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柯P

             
當選台北市市長的柯文哲(柯P),勝出後四十八小時內已屢破紀錄:他開了國際記者招待會,提出了副市長人選,並將競選經費巨細無遺地列出。其旋風式作風被喻為做壞規矩,為未來市長立下難以仿效的標準。 柯P 之票倉是台北的年輕人。新一代對他感到親切易接近,猶勝年輕一截的連勝文。有人分析,這正跟柯P 的快有關,能夠符合這網絡世代的節奏。柯文哲是急症室主任,習慣了分秒必爭,當年連勝文中槍,他用踩單車趕赴醫院的短短三十分鐘車程,擬定了主診醫生團隊,名單不但有醫學考慮,更有政治考慮,傳成佳話。他的快還有追上時代科技的步伐,據知柯P 平日開會用line,跟選民溝通用line,以面書作平台,講究快與雙向互動,合了新一代的口味。 柯P深受年輕人歡迎,還因為他「真」:他微豆皮油膩髮,衣平凡普通,賣相其實不甚討好。說話時嘴裏像含了幾顆鹹湯圓,又愛邊講邊搔頭。時而笑得人仰馬翻,時而唱K 唱到七情上面。當選了,一班助選團為他慶祝,他埋頭猛吃,各種缺乏社交禮儀的動,難怪有人質疑他患有屬自閉症一種的亞氏保加症。總之,說體面,他遠比不上連勝文,舉止就是上不了大,然而,在事事求真的新世代眼中,他就是這樣一道清泉,不扭造作,可愛直接,於是贏得信任。 是時代選擇了柯P這樣的人給台北甚至台灣新一代,還是柯P太明白新生代的需要?在我城風雨飄搖的日子,花了這麼多筆墨寫柯P,無非想凸顯我們的首長官員與我們的年輕一代是隔得那麼遠。佔領超過六十日,我們政府反應之慢之離地,令人瞠目結舌。 香港年輕一代的刁鑽古怪及高度創意,單從網絡上日新月異的用詞可見一斑。但我們的首長官員,仍停留在單向溝通,見記者時打官腔玩語言偽術,面對面時耍太極遊花園,大家長式地一味靠嚇。政府在這個關鍵時刻計劃推出青年政策,圖以扶貧解決問題。各位官員,君不見我們的年輕一代其實富有得可以晚晚「鳩嗚」嗎?
他們真正貧乏匱乏的,其實是希望,一種被了解的希望。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離地

本週初有兩名長者因車禍不幸身故。警方在匯報時引用數據:西九龍今年共有18宗致命交通事故,當中12宗涉及60歲以上長者途人。據報,警方結論是,長者缺乏道路安全意識,未來將加強向長者宣傳過馬路要小心,甚至會加強票控違例個案。這看似合理,實情令人啼笑皆非。
 
查車禍中其中一名死者,是個83歲的老翁。他清晨六點獨自推著堆滿紙箱的手推車沿公主道往紅隧方向的馬路上走,被私家車撞倒喪命。或者讓我們推斷一下:八旬老翁,正所謂食鹽多過食米,難道不知馬路如虎口? 秋涼的清晨,阿伯幹嘛有覺不睡,而要爬出被窩,不去安全的公園晨運,不往有老友記聚集的茶樓印印腳嘆一盅兩件,反要在馬路上穿梭? 他不知道馬路不是行人的嗎? 他感受不到車輛就在他手臂旁風馳電掣擦身而過的威脅麼? 難道警方票控老伯,嚴懲重罰即可以敬效尤?
 
老翁推紙皮,大概非為一已之樂,亦無意挑戰警權浪費警力。更大可能只是他老來無依、手停便口停。即使擁有超級安全意識,無意以身犯險,但行動不便、傴僂負重的老軀在生活壓力下挺而走險,斷送性命,成為我城每日千千萬萬宗憾事之一。他月入該不夠14k經濟貢獻介乎極少之間,怕且不會有投票權,也就不見得有啥話語權。警方之言論,或者不出於涼薄,但以潮語形容之,是為「離地」。脫離了現實的結果是,社會貧富懸殊,老無所依的問題,竟以提高交通安全解決之!
 
當然要論「離地」,警方拍馬也追不上新鮮出爐的人民英雄田少。難得有網民心水清,為大少翻舊帳,其香港已經無污糟街市論幾乎可與「何不食肉糜」"let them eat cake"互相輝映名留青史。而他還要是該政黨唯一直選出來的代議士呢! 如此脫離民眾的政客卻能成為人民英雄,反映了我城的光怪陸離。天真的黃絲帶在他慘失政協身份後,還張開歡迎的臂彎:「金鐘與旺角歡迎你!」莫非真以為大少會與你幕天𥱊地乎?
 
暫且擱下政治立場,環顧我城的揸fit他們本應面對人民,甚至代表人民,卻竟如此「離地」得可笑。小城蟻民又怎不覺可悲?
 
(原文於十一月六日刊登於信報)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跳海絕食後的下一步

中環尚未被佔領,小城已頓失秩序。 數名壯男忽爾對著維港提腿便跳,上演「驚天動地」的跳海一幕,可憐拯救他們的消防員,吞了不少維港海水。烈女在政總外紮營,以「絕筆」公告天下,聲言無限期絕食,一番折騰瘦了九磅送院救治。據報,烈女最終在盟友的強大壓力下,被迫邊喊邊食,可憐肚腹受罪長達一星期,飢暑交迫,剎是煎熬。 古有屈原投江以死明志,近有雞販跳海控訴殺雞令,素來以死相諫,都有一種有寃無路訴的壯烈。今日的壯男烈女「以死相迫」,為的是反佔中—他們使出以違法抗違法、以激進抗激進的怪招,若只以一句嘩眾取寵來總結之,是委屈了他們。行動背後,想必有甚麼別出心裁的邏輯驅使。例如,他們可是以東施效顰方法,企圖拆穿泛民的西洋鏡,拆掉對方道德高地? 親建制人士𣎴惜抓破面孔,做出小丑劇一齣,無非想令大家明辨是非:看,絕食遊行跳海,板斧而已。小丑與影帝,都是戲子。各種示威姿態,不過是騷一場。 六月的最後一個周日,光怪陸離的騷一場接一場:婦女團體到政總請願,要求政府關注社會上鼓吹青少年公民抗命的歪風;工商團體發動汽車慢駛遊行,抗議佔中威脅本港秩序;愛港單位遞交3萬個反佔中市民簽名,敦促政府尊重民意;連佔中公投的票站外,也有老人家拿著印刷統一精美的「感恩祖國」標語,自稱行完山自發而來。如此下去,愛國愛港人士可會恨鐵不成鋼,以子之矛,撃子之盾,發動「佔西」,要求政府取締反中亂港組織,以維持香港繁榮穩定? 建制中人竟要走到街上,還將反對派的技倆發揚光大,實在是違反「沉默大多數」的常理。既在建制,何需走上街頭? 放眼世界,大概只有在政府高壓操控的國家,例如北韓,才能動員出像樣的戲碼。以上這些不倫不類的劇目,正反映了香港的困局--我們的社會極度開放,但我們的制度卻極不民主,由此才衍生出尖銳的矛盾,令內耗磨蝕人心。 要民心回歸,民主路上大踏步向前走才是,怎麼竟是逆開放而行,加強操控? (原文於七月三日刊登於信報) _完_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講多錯多

過去一周的特首跑馬仔前奏,要數最幫倒忙的助選團,非垃圾唐陣營的莫屬。

先是犯婦人的每日一單打,奚落對家(對,只是奚落,談不上攻擊,因為從來無甚麼痛腳罪證)。政治本是污穢的,難得有人獻身做醜人,本無不可。然而,露底之處在於她日日大噴口水,卻仍未能實實在在的說出對家有怎麼過錯(除了空泛的指對家會講不會做)。至於垃圾唐又有何過人之處,她竟叫市民留意他辭任現官職之後的表現!言則,他為官九年,就是不值一哂,虛度光陰?如果做官往績竟是競選包袱,他又憑甚麼可以更上一層樓?

另一助選大員——肥胡大概明白政績並非唐的強項,貴為大商會主席竟然牛頭角順嫂上身,竟謂唐「腳頭好」,值得支持!先論「腳頭」,更好者大有人在,如在電視城呼風喚雨、六叔託其鴻福壽與天齊的六嬸,甚至連贏十七場、以名駒身份入選《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人」物的「精英大師」! 各有千秋,叮噹馬頭,要選誰「人」腳頭最好,怕且要請M字額算一算,以決定香港領導誰屬。再者,別忘記,區區一個關愛基金,目標籌五十億元,唐搞了大半年,卻仍實收僅一成左右,且連派錢也派得一塌糊塗,腳頭好之說,怕且有時效之限。

據唐之家臣所「預言」,唐或於下周宣布參選。熱切期待唐打破沉默,也且看其會否跟其助選團一樣,講多錯多。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垃圾

要做好危機管理,首要明白:「people want mistakes corrected, and not denied.」因此,街頭智慧—「錯就要認,打就企定」—實乃放諸四海皆宜。正如記協主席麥燕庭所言:「做錯事道歉是天經地義」,潛台詞是:「即使你道歉,我也未必接受,還得看你是否真有誠意。」偏偏,隨著sorry sir被迫提早退休後,「道歉」二字「竟成」特府絕響。

垃圾唐大概以為,黑影雄憑那介乎神話與笑話之間的大話,竟也可以暫時過骨,還贏得個別極少數評論,支持警方動輒把街坊五花大綁抬走,並把熱血少年推倒後樓梯間等等,為保領導人「尊嚴」而不惜踐踏人民的暴行。 又或許,垃圾唐眼見林D8憑其「人肉錄音機」高超造詣,多年來捱過不少風浪,也就有樣學樣,以其垃圾智囊賜的「警惕」二字,加樣板傻笑招架。

然而,垃圾唐忘記了,即使是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或多或少也要參考一下港人對其認受性。畢竟,阿爺至今尚未篤定下任特首誰屬,不然,其餘兩位(甚 或更多)豈會日日見報,隔空互踩?

道歉而翻身之先,大有人在。遠者有肥馬,仙股事件後,一個躬不夠,他鞠夠兩個。結果,他見好就收時,議會內左中右派對他有讚無彈。近者有葉劉,到西洋過冷河回歸後,即來個道歉洗底,現今更大口氣曰:「要問鼎特首,捨我其誰?」

從政的,必要有胸襟,放下身段,面對人民,方成大器;否則,注定是垃圾,也難怪香港的堆填區再大也不夠用。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政客VS法官

還以為那因為「替補支持、遞補又支持、不諮詢支持、諮詢也支持」而遮掩不了的無奈尷尬一笑,足證本港政客水平之低,卻原來低處未見低。
外傭居港權案甫開始就給各路政客肆意抽水,說到底,就是煽動排外情緒,各懷鬼胎。政府舊調重彈,製造恐慌,企圖「帶領」港人抵抗外敵,重拾做Master的聲威,也好叫人忘記種種施政失誤。而本應責無旁貸的前問責官員更是先發制人,竟面不紅、耳不赤的以權威自居,跟政府裡應外合,提出未審先釋法,要所有港人齊齊「剃髮」,為她當年的庸碌付出「無法無天」的代價。還有政黨急不及待,借所謂民調數據打擊對手,手法卻低得叫人心寒。
富貴黨就大狀黨有黨員代表外傭挑戰政府一事,連日追擊。最初,也得怪大狀黨此地無銀的要跟代表控方的李志喜黨員劃清界線。大狀本就不可拒接官司;再者,透過法律途徑爭取自身福祉之權利,人人皆應享之,其代表律師又何罪之有?即使港人真的大多反對外傭取得居港權,維護法治、公平審訊相信仍為港人所認同的,大狀黨理應支持還來不及。結果,其左閃右避的姿態惹來對手追得更狠—富貴黨前天竟在報章大賣廣告,暗指大狀黨及李志喜要為官司一旦勝訴而衍生的種種似是而非的民生問題負責。
或者,富貴黨長年內外受敵,慣於站在人民對面,且飽受黨員叛變之苦,難得在外傭居港權上稍稍貼近「民意」,即沾沾自喜得沖昏了頭腦—沖得連香港成工之基石—法治精神也沖掉。照他們所說,如果政府敗訴,代表菲傭的大律師要負責,那麼,判案的法官豈非更罪大惡極?敢問富貴黨將如何對付我們一眾大法官?香港法治精神被他們如此踐踏,請問香港點算?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晒馬

馬匹入閘,場外干預彩池的小動作開始此起彼落。不然的話,煲呔再沉不住氣,也不會膽敢駁「北大人」的嘴,遑論藉著網絡揶揄王主任官階小兼無後台人微言輕,可以不理。

畢竟港澳辦直屬國務院,以現時特首自棄高度自治的格局,有如以前英國外交部之於港督,港督公開駁外交部的嘴,除非你猛料如肥彭,否則真匪夷所思。由此可見,煲呔為了自己的直系馬房利益,已顧不得官場禮節。由此路進,可解釋何以同一個王光亞,上次訪港,高官猶如貼身膏藥傍到實;議員對其樓市失控可致政治失控的溫馨提示亦大表認同。那時候,才不見有人撲出來護駕,說甚麼京官干預特區內政。

耐人尋味吧?

短短月來時間發生了甚麼事,令平時只敢向泛民政客黑面的煲呔,向自己(哪怕只是名義上的)上級單位反轉豬肚呢?當然有!那就是誤報死訊事件。自江總死去活來後,各馬房便開始按捺不住跑出來,捋高衫袖向其他馬房叫陣。甲指某君籮柚有紅印,乙又說某婦只有一個腎,丙甚至說某君成世人乜都冇做過,暗示他是二世祖……

香港人都是看黑幫電影「晒馬」成長的,因此毋須浸淫過革命歲月,亦挑通了眼眉,知道發生了啥事。而特首誰屬,實際亦反映日後誰主中國浮沉。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出賣選民

南區區議會薄扶林選區的補選受各方關注,不外乎因為這是激進派發動的516變相公投,和政府起錨的政改方案埋身肉搏,即公社兩黨慘敗,政府慘勝之後,雙方首次再度交手。+這場補選被視為建制/溫和派,與泛民/行動派之間的民意溫度計。結果投票率高達四成,不但遠超去年灣仔區補選的25%,更把變相公投的17.1%拋離二十個百分點以上。

葉劉在反強拍一役中贏盡中產共鳴,挾近月民望高企之勢,再請來政治明星盛智文拉票,其馬房愛將-80後牛津尖子劉應東-本被看高一線,只差在以多少票勝出。相比之下,公民黨外籍大鬍子司馬文選舉往績慘不忍睹,屢敗屢戰,一般被視為勇氣可嘉,實力欠奉。結果卻是超級爆大冷,司馬文竟以1,183票勝出,劉應東得792票,大熱倒灶。

選後檢討,爆冷原因眾說紛紜。有說是泛民團結,有說是選區特別多外籍居民。但觀乎劉的得票,比其師兄陳岳鵬所得的少了近三百票之多,應更可看出端倪。+

從政者,還原基本步,就是要對自己的選民有承擔。匯賢這次其實正正是栽在自己的支持者手上。這次補選是補誰的空缺呢?正正就是匯賢的陳岳鵬。陳某是因病、因醜聞、因力所不逮而被迫退位讓賢嗎?不是,他只是遇上一份更好更筍更接近權力核心(特首辦特別助理)的工作,而離棄支持他的選民,忘記他當年的競選承諾。對匯賢來說,區議員此公職就只是FIT馬升呢過程中的一個小階梯,一旦有機會再連升幾級,就可以拂袖而去,多待一年完成本屆任期也都等不了。

如此出賣選民,怎能贏得選票?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解謎

  月來的謎團,似乎終於解開。
  為什麼政府竟會大舉落區為反對爛方案的小市民築起最佳舞台,為什麼高官突然失控似的要跟群眾鬥大聲,為什麼爛騷一幕不如一幕卻還演下去,為什麼煲呔有「以鵪鶉蛋撞向高牆」的氣慨單挑余大狀,為連串公關災難來個壓軸KO? 這些所謂破格的劣質推銷技量,現在看來,大概都是為了造就今日的「妥協」— 接受民主黨改良方案。
導演這場群戲的,當然是阿爺。煲呔被編做小丑甲,先是面不紅、耳不赤的拿出五年前的發霉臭飯,葱花也沒多加半條就翻炒上碟。理應早預到會再給打回頭的了,卻還要帶同臭飯遊街示眾,好讓公眾決意捱餓。另一邊廂,又跟你邊討價還價,邊派小丑乙丙丁戊事先張揚談判不會有結果,把期望管理超額完成。導演或許還怕獨腳戲不夠迫真,索性找來對家廚神踩低自己,把臭冷飯數得更臭。只是,小丑甲演技尚待磨練。他被余KO後的慘敗宣言,竟然比他的辯論貓紙,說得更動聽、雀躍,彷如興奮地向阿爺匯報:「任務完成! 我犧牲自己,成功令支持爛方案的都轉呔反對了! … 班建制派不得不屈服的了!」
如此,爛方案盡失民心,建制派的面再黑,也惟有接受阿爺「屈服」於強大民意壓力下,不啍一聲的贊成改良方案。

2009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沛公

男人總是無賴的堅信,當女人說no時,其真實意思是yes。所以,甘乃威雖則被當面拒絕,卻還是相信自己可以是甘迺迪;又女主角表明,希望以五紙聲明為求愛不遂事件劃上句號後,大家卻還認定她要重燃火花,好讓政客及傳媒繼續炒作下去。不然,何故事主懇求大家就此罷休,干卿何事的一眾代議士竟決定繼續譴責議案,查個怎麼究竟?諷刺的是,如此no即是yes的,竟然是個女的,且是建制派的。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大概是議案的寫照。先不說賤波士因愛成恨,食檸檬後公報私仇,又或瘀事被揚,企圖玩弄文字遮醜,是否足以被譴責(立會硬要找同僚譴責的話,選擇倒多的是,包括那些一年無提一項質詢或議案者、三點不露者、打電玩/黑莓/瞌睡者等等) 。如此動議譴責有被告無原告,難以後繼,確是普通常識之至,建制派又怎會不明不知?

只是,沛公何曾是甘乃威?沛公或許一度是「護短」不力的白鴿黨大佬。然而,在政改方案是立會首要議題之際,沛公更可能是本已因總辭與否而四分五裂的整個泛民。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功能組別

總辭日子未定,議題竟已敲定—「落實真普選,取消功能組別」。 這麼一個沒有時間表的議題,不禁令人納悶! 弄到滿城風雨、陣內兵荒馬亂、各派大佬自相殘殺、醜態畢露,竟不是要求2012雙普選? 是忙於罵戰,寫漏了嗎?

議題出奇地沒訂下時間表,焦點惟有落在功能組別之存廢。也好,反正建制陣營也開始發功,企圖為阿爺承諾了的2016普選立法會來個創意定義,謂功能組別能保障「均衡參與」,符合普選的定義。 林公公更提出功能組別議席由普選產生的新方案,無所不用其極地保障政治特權階級。

泛民就是再一盤散沙,也應一致反對保留功能組別。然而,政圈弔詭之事確實信手拈來。 法律界的吳議員,教育界的張議員,分別以其專業身份,借其政治特權,晉身立法會,且長達十數載,足以橫跨人治如中國的江朱及胡溫兩代政府。 泛民要港人就功能組別表態,又怎可臉皮薄薄的打著紅旗反紅旗-循功組別勝完可以再勝,卻又大言不慚的宣稱自己在爭取民主。

反毒的人,邊嚷著毒品害人,卻又邊繼續吸,謂要提神定經方能繼續反毒工作,這是怎麼樣的邏輯? 要港人齊心爭取「真普選」,卻又不肯放棄政治特權,怎能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武林大會

宮廷鬥爭劇全城熱播,但來來去去也不過是爭寵及淚水。哪比得上香港民主武林大會上,癲狗、肥佬泥、魚大狀及華叔爭做盟主這一場峰迴路轉、耐人尋味?一輪廝殺至今,暫時證明薑愈老愈辣。不是嗎?丐幫要稱霸武林,扭盡六壬,成功逼使藍血大狀黨為其大佬抬轎,又有肥佬泥為其總辭造勢,連日全方位轟炸把白鴿黨主席逼得透不過氣。本應氣勢如虹,卻冷不防向來道德光環最大最亮的白鴿黨前黨鞭,竟鮮有開腔、氣急敗壞地投訴那革命方案黨為搶佔「道德高地」而孤注一擲!前輩沒有提出新方案,只一錘定音「叫停」,卻足以令大狀尷尷尬尬跑出來言聽計從,並主動抽起黨報,丐幫也轉攻為守,由咄咄逼人變成給一個月時間考慮。

最面懵的,當然是大狀黨,時跟宿敵的指揮棒起舞,時跟民主大老步伐而後退,大幅度擺來擺去,進退失據若此,是為被牽著鼻子走的經典示範!

丐幫也許以為自己沒有甚麼可輸,卻又憑甚麼認定如此豪賭必勝無疑?萬一(其實或許是千一、百一甚至十一)公投輸了,豈不令民主大道行人止步?就如當年魁北克省公投獨立輸了,便得偃旗息鼓一段極長的時間。那不是正中阿爺下懷嗎?到時癲狗長毛立下「大功」,想不做全國政協副主席也難了!

浪漫革命能否成事,還是繼續那廿年來的靜坐示威絕食三部曲?這場高手過招,可觀性極高!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蝸牛的權利

因為不甘畢生積蓄化為烏有,而放下尊嚴,跑到中環街頭哭得死去活來者,今有雷曼苦主,古有負資產業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還以為,港人從此不再迷信磚頭,從此明白當無殼蝸牛總好過背著個爛殼。 畢竟,才十年前,做業主的確可以很苦,抬錢賣樓者有之,破產收場也有之,且人數乃以萬計,當中更包括「幸虧」有政府資助才能當得成「苦」業主的—這些都是「建華八年」史書必載的。

只是,歷史總會不斷重演。董生當年誓言要七成人自置居所,彷彿榮升做業主才是人生最終目標。惡夢剛過,置業竟不再僅是奮鬥目標,而是「市民的權利」!說此話者,正是那場無殼蝸牛遊行的發起人。「普通市民都應該有上車權利」政客義正詞嚴地高叫著。

如果買樓是人權,那麼買車(又或至少以黃金寶為榜樣買部單車)、買廠(活化工廠大廈應要全城參與)、買舖(最好還要是前舖後居的),又是否人權?如果政客要爭取政府協助市民投資,廿年按揭期內,減薪失業面臨斷供時,政客會否包底? 還是又要上街爭取納稅人幫手埋單?

住屋需要並不等於置業需要。私人樓果真租金飆升,基層市民租屋困難的話,政府則應檢討申請公屋的門檻。偏偏,政客們對此卻又隻字不提!何解?且看那場「無殼蝸牛遊行」參加者是何許人!據報,除了區議員及政黨社區幹事外,還有為兒女不如自己、買不起樓而心痛的長者,及人工追不上樓價而不能住好些的準換樓客!這荒謬得猶如浸會醫院的「熟客」上街,抗議負擔不起轉去養和,或對女兒竟然要到廣華醫院分娩而表示不滿!

政府要照顧的,是住屋需要。置業投資,則是量力而為的選擇。政客如要討好選民,倒不如幫手捍衛一下香港人續用鎢絲燈膽,拒加電費的權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