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甘畢生積蓄化為烏有,而放下尊嚴,跑到中環街頭哭得死去活來者,今有雷曼苦主,古有負資產業主。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還以為,港人從此不再迷信磚頭,從此明白當無殼蝸牛總好過背著個爛殼。 畢竟,才十年前,做業主的確可以很苦,抬錢賣樓者有之,破產收場也有之,且人數乃以萬計,當中更包括「幸虧」有政府資助才能當得成「苦」業主的—這些都是「建華八年」史書必載的。
只是,歷史總會不斷重演。董生當年誓言要七成人自置居所,彷彿榮升做業主才是人生最終目標。惡夢剛過,置業竟不再僅是奮鬥目標,而是「市民的權利」!說此話者,正是那場無殼蝸牛遊行的發起人。「普通市民都應該有上車權利」政客義正詞嚴地高叫著。
如果買樓是人權,那麼買車(又或至少以黃金寶為榜樣買部單車)、買廠(活化工廠大廈應要全城參與)、買舖(最好還要是前舖後居的),又是否人權?如果政客要爭取政府協助市民投資,廿年按揭期內,減薪失業面臨斷供時,政客會否包底? 還是又要上街爭取納稅人幫手埋單?
住屋需要並不等於置業需要。私人樓果真租金飆升,基層市民租屋困難的話,政府則應檢討申請公屋的門檻。偏偏,政客們對此卻又隻字不提!何解?且看那場「無殼蝸牛遊行」參加者是何許人!據報,除了區議員及政黨社區幹事外,還有為兒女不如自己、買不起樓而心痛的長者,及人工追不上樓價而不能住好些的準換樓客!這荒謬得猶如浸會醫院的「熟客」上街,抗議負擔不起轉去養和,或對女兒竟然要到廣華醫院分娩而表示不滿!
政府要照顧的,是住屋需要。置業投資,則是量力而為的選擇。政客如要討好選民,倒不如幫手捍衛一下香港人續用鎢絲燈膽,拒加電費的權利吧!
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2 則留言:
對呀!!做「無殼蝸牛」總好過做「有殼樓蟹」吧!
買樓從來就是投資; 這群人上街投訴買唔起樓, 真的莫明奇妙.
我覺得博主沒講錯, 政府要做的, 是檢討申請公屋的門檻, 讓租唔起買唔起的人能夠入住公屋.
同意買樓從來就是投資.
政客根本就是機會主義者.
政客係機會主義者,這是本質,沒得救。
問題是民眾有沒有看到,用公帑資助買樓的禍患。
1. 如果所有買唔起樓既人都可以住公屋,政府起多多公屋都唔夠(依家輪候冊已經水蛇春咁長,而且仲係D最窮既人)。
除非,你贊成政府復建居屋。咁所有買唔起私人樓既人就可以去買有轉售限制、自住價值多於投資價值的居屋。
2. 鎢絲燈膽太耗能是事實。
但政府這樣亂推慳電膽離譜,是另一回事。
政府可以令鎢絲燈膽逐年減售,但不可以迫人加電費換「現金券」。
方潤兄:
1. 公屋政策其中一個大死結是有入無出。如此下來,起多多都唔夠。
2. 買唔買得起,或租唔租得起,當然唔係淨係睇你入息,仲要睇你講緊咪樓。 政客而家話(擔心)租會(將會)勁升,租客被趕走無屋住。而家四人家庭,要申請公屋,月入不能超過15800。要養妻活兒兼交租,如果租金真係勁升,通帳又高,當然要檢討上限。 但上限者,即係有限度。 唔通租緊鯉景灣,租唔起太古城,都要住公屋咪?
3. 公屋輪候時間並非太長,而家平均兩年唔駛。 其一原因,唔係咁多人合資格。
4. 政府當年迫柴油的士轉lpg的士,都有多種優惠。耗能,是事實,但不是有毒,並不危害公眾安全。你要人換隻好d的,都要有carrots,點可以反過來比stick!
To Rachel:
所以在公營房屋問題,我是比「獅子山更獅子山」,我贊成乾脆以直接轉賬到業主戶口的現金津貼取代,相信由不用養活房署廢官慳下來的錢,己經相當可觀,而且解決掉有入無出問題,因為斷現金津貼相當容易得多。
大家忘記了香港房屋政策其中兩個政治背景:香港大批難民造成的寮屋問題,以及一九六七年暴動後的社會改革,現時這兩大背景都不復存在。而公屋的數量,己經多到一個尾大不掉的水平。
香港人話就話「香港是我家」,但其實係無安全感的,而安全感最好的基礎,就係「我有間自己的屋」。
尤其在現今市道不穩、對政府失望的情況下,市民對社會很強的危機感,於是就越希望有間屬於自己的屋。正如戰亂時,人民寧願信黃金也不信鈔票;現在的港人就寧願信磚頭也不信社會(包括政府)。
我個人( 純粹個人觀點 )反對在豪宅癲價時恢複居屋,而贊成加建公屋,並調低申請門檻,但也嚴格反對出售公屋。
公屋是給真正沒能力參與私人物業市場的市民使用,出售公屋就變成削弱社會向上的動力;現在豪宅癲價,幾年後新的居屋落成,市況也不同,會變成新一輪的「翻版八萬五」。
調低公屋申請門檻是有效的應急措施。
http://hkgal-today.blogspot.com/2009/10/blog-post_29.html
方潤:
「所有買唔起樓嘅人都可以住公屋,政府地多多公屋都不夠」,其實你講呢個情況係唔會出現,除非你是以黑和白兩個極端去睇成件事。
起公屋並非「無數量限制」,只是適度地增多和調低現有的申請門檻,讓多點人上公屋之餘,適當加建公屋是切合社會實際需要。
居屋本身是很弔詭,公屋人上居屋免地價,變成公帑資助人買樓,對於私人市場業主來說,形成公屋人士最後步向大贏家( 買居屋,環境不差,又超平,又易買),這種由政府以公帑插手樓市的手段,是不健康的。
[ 咁所有買唔起私人樓既人就可以去買有轉售限制、自住價值多於投資價值的居屋。]
我諗你可能忘記了一個重要前提,居屋是有分「綠表」和「白表」,白表是非公屋人士申請買居屋,和非公屋人士買二手居屋一樣,是要「補地價」的,一補地價,其實居屋並不便宜,只有「綠表 / 公屋人士」買居屋(要交回原有公屋單位)才不須補地價。
PS : 繆美詩指出「公屋輪候時間平均少於兩年」,這是事實,但有些人說等很久都未上樓,除了 Rachel 說的資格問題,我想補充,還包括很多人「一定要揀旺市區,新界免問」這樣,個個想去長沙灣、白田、藍田等旺區,所以久久未上樓。
信不信由你,上不到公屋的人,並非個個都是悲情個案。
http://paulymh.xanga.com/708551706/%E6%89%AE%E5%B9%AB%E7%AA%AE%E4%BA%BA%E7%9A%84%E7%A7%9F%E9%87%91%E5%8D%B7/
我真的不明白,為甚麼那些扮懂經濟的人,會連中五經濟也不懂,還要重複又重複?
如果供應不提升,只去補貼租金,由於需求者出價高了,但供應完全(或幾乎)沒變化,補貼後人們對單位的需求增加了,結果只會導致單位的租金上升,而對現有的情況基本上沒有任何影響。
也就是說,所謂的租金卷 / 補貼不過是借租客之手去補貼有樓收租的業主罷了,作為中介者的租客基乎沒有多少利益到手。
當大家要為社會公義發聲之前,要切記一些大前提:
1. 窮人必須要幫助,但不能無限上綱,打倒富者仇視商界,最後只有一條死路。大家窮鬥窮。
2. 切忌頭痛醫頭,「嘢貴就貼夠錢你去消費」是死路,惡性循環,樓價和物價只會更貴。同樣,「你買唔到樓呀建居屋啦平平平大家買啦」又是死路,是很愚笨的做法。
3. 政府要檢討土地政策和地產商壟斷情況(如果政府有這個膽的話...),不要由政府用公帤「幫人置業」,這是很失衡的做法,例如提供首置貸款,是上了車買了樓,但貸款要還的,供樓也要錢的,錢不會從天而降,地產商和放盤業主也無須配合市場調整價格。( eg : 減價求售)
借錢俾個窮人去酒店食大餐但事後要還錢,開心一時但長期痛苦,是非常不智。
paulymh(即是翁文鏗先生),如果你打算在這裡搗亂,小弟並不打算在這兒回應你任何論點,你有空請你去精神科醫生覆診,這是小弟的回覆。
Rachel﹕排隊方面是我記錯,但妳也懂得說了,減短了難道不是因為房署訂了更苛刻的條件嗎﹖
世澤﹕我諗你都係先諗清楚「租金津貼導致加租」這問題如何解決才好。租金津貼同買樓津貼,除了前者不會導致負資產之外,其他問題是一樣的。
陳大文兄﹕
1. > 其實你講呢個情況係唔會出現,除非你是以黑和白兩個極端去睇成件事。
我諗你冇睇清楚前面仲有「如果」兩字,而且我這段話只是回應而已,那個「如果」不是我提出的。
2. 唔知係你搞錯定我搞錯,白表買居屋應該不用補地價。
補地價只是讓單位可以在公開市場轉售而已,因為未補地價的居屋不能自由買賣,只能透過房委會安排轉售,售價會低得多。「補地價」純粹是不讓居屋業主利用「免地價」優惠套利的措施而已。
3. > 居屋本身是很弔詭,公屋人上居屋免地價,變成公帑資助人買樓
這個想法本身就有偏差。
遠古漫山遍野都是空地,本來就任由人建屋自住。是人類有產權觀念後才把土地私有。
我並不反對土地私有,但香港既然依賴高地價政策,把地炒到很多人買不起。那麼那些不旨望「買屋投資」,只想有間屋自住的人怎麼辦﹖
居屋就是答案,因為居屋限制轉售,投資價值低,主要是供自住之用,所以政府才免收地價。如果你想轉售賺大錢,性質變成投資,你就要向政府補地價。這樣社會有何「蝕底」了﹖
一個社會如果連讓人廉價找處地方自住也算弔詭,我覺得這樣的社會、這樣的觀念本身更弔詭。
4. > 還包括很多人「一定要揀旺市區,新界免問」這樣,個個想去長沙灣、白田、藍田等旺區,所以久久未上樓。
看到天水圍城你就會明白為何有些人不願意去新界。如果去新界等於投於絕域,你會去嗎﹖
(當然新界也不一定那麼恐怖,有些人太貪心也是事實。但同樣地,交通費昂貴亦令很多人擔心搬入新界會影響生計。)
2. 唔知係你搞錯定我搞錯,白表買居屋應該不用補地價。
>>> 下???白表唔駛補地價?唔係咁迷離境界下話。
居屋主要係俾公屋人士「升級」購買,遞表買居屋之同時,一經批核購屋,就要交回原有的公屋單位,不能同時買居屋又霸住個公屋的。
居屋是比市價同類樓宇便宜,因為政府免了地價,至於「非公屋人士」也可以買居屋,但就要計入地價,只要閣下屬非公屋人士,買居屋一定要補地價。
「補地價」可以有很多名堂,例如居屋業主在樓價中一拼計入地價,名堂多多方法多多,但始終就是要補回地價。
如果買家是公屋人士,這又不同,就算買二手居屋都不用補地價,但也一樣要買居屋之同時要交回原有公屋單位,是很清楚的。
你可以不信我,你可以求其問個合資格的地產代理、或去政府有關網頁就會知道。
至於天水圍問題,我個人認為是不屬於是次樓市情況的範疇,一件還一件,天水圍是董建華一手搞出來的爛攤,其實要解決天水圍問題並不難,講來講去就是交通問題,車費過高,及區內社區設施配套嚴重不足,區內又是學歷(普遍)較低的新移民,特區政府只是由得天水圍自生自滅,如果政府有牙力把天水圍交通費大幅調低,問題幾乎已解決了大半,但不見政府會積極去幫該區居民。
天水圍居民莫講話搵食謀生,連出區也困難( 車費貴 ),無論怎樣討論又關注再討論再研究再用一萬個經濟學理據去辯論,都是無用,根本連車費都俾唔起,唔好話要搵食了。
[遠古漫山遍野都是空地,本來就任由人建屋自住。是人類有產權觀念後才把土地私有。]...
阿方老師我明白你有滿腔熱誠,但當要急切解決眼前問題時,我個人認為無須扯到太遠,就用面前較為可行的方案作舒援會較為實際,就算「漫山遍野都是空地、大地任我擁抱....」和「資產階級一千宗罪」,眼前問題應先以現有資源來調配,作出臨時解決,同時要制定長遠的妥善方案,不要頭痛醫頭。
近期的樓市泡沫,地產商瘋狂壟斷「建樓只建偽豪宅」是主因,政府又極度偏幫地產商,加上地產巨子日日出來吹噓「嘩!貴貴都有人買囉」這樣,政府又不敢出聲,這個全無認受性的傀儡共榮圈政府,就算你開山劈石開拓新土地,只要政府仍是偏斜向大地產商,還是死路,只是新一輪的壟斷而已。
黃世澤,如果你又是依然一不夠人說,就在這裡扣人帽子說對方"搗亂"的話,歡迎繼續,因為人人都知,你一自知理虧,就只能上綱上線、人身攻擊了,例如上次你老屈我五毛和思覺失調。
我並不用在這兒回應你任何論點,因為你根本沒有論點可言。
我一向有去精神科醫生覆診,亦知道香港人如何歧視精神病患,更加知道像你一樣的人如何利用"你是精神病人!"來逃避對方的理據、人身攻擊對方,但你何時才肯去檢查你的被害妄想症(一和自己意見不同,對方就要成為五毛,被你單方面批鬥)?
這是我的回覆。
p.s.不懂尊重別人的人,憑甚麼讓我以"先生"稱之?
翁文鏗,我想再強調一次,如果你精神有問題,或者立心賺五毛,應該行遠一點。
和你講道理是多餘的。
1.白表抽居屋先唔使補價買
買二手就要補地價
(即陳大文正確)
2.但係,居屋就算補左價
普遍比同居大型私樓(有會所有大商場o個類)
平四份一左右
3.買居屋係唔係大贏家?
居屋其實同公屋差唔多質素
而且通常就係起o係公屋隔離
點比都比唔上大型私樓gwa
如果居屋真係咁靚
尺價就真係應該拍得住大型私樓LU
4.每次講起復建居屋
一定有人會提起八萬五
我想講,居屋係MacLehose執政ge70年代已經有
做左成廿年都無事
到老董亂起、起得太多,再加上大增地皮供應
而且撞上回歸前樓市大泡沫同埋97金融風暴
先至搞到負資產一地
點解大家好似當左居屋=八萬五=負資產?
如果只係好似7、80年代
就住社會形勢推出居屋
(我當然明白今日香港已經唔同當年
所以亦唔可能起返當年同等數目)
點解會有事?
5.如果復建居屋,新公屋亦可以起少D
Nat :
其實係好易理解何謂「白表、綠表」的定義,因為房委會是有清楚條文。
至於你提到「白表抽居屋無須補地價」,雖然話就話「有得抽」,但基本上抽中率微乎其微,因為居屋原意,是為「綠表」人士,泛指公屋租戶「升級」置業而設,並不是預計非公屋人士購買,是有得抽,但抽中率很低,所以非公屋人士走去「碰運氣」抽居屋是有點多餘,除非你補地價在二手居屋市場購買,咁又唔同,道理是很簡單的:
非居屋人士,肯補地價( 俾錢囉~~)咁你咪有得買囉,好簡單之嘛,即係補番地價。
如果想「著數啲」又唔想包括地價買平居屋,抽囉,不過通常抽唔到咁解。
其實係不難理解的。係咪?
--------------------------
(以下是題外話,不是回應 Nat)
「補地價」是一個程序,非公屋人士買二手居屋,由原業主「樓價計埋地價」又得、或「買家另外俾錢補地價」又得,總之就係「補地價」。講完。
所以點解我要咁明確講清楚「補地價」呢,喂,我發覺唔止一次,坊間一眾熱血青年話居屋平平平,好抵買呀、超筍價呀、買居屋唔駛捱貴樓喇....
Please ,請睇清楚有關條文,政府衰極都有清楚寫明,「白表」和「綠表」是兩回事,唔好以為「白表同綠表都係填份表之嘛」,咁就死啦,連基本嘅申請規則都搞唔清楚,又點可以為公義發聲呢?
黃世澤,我想再強調一次,你精神的問題遠遠比我嚴重,而且現在只有你一個人在立心轉移視線,把一個理性討論轉為人身攻擊。
你立心表演你的被害妄想症發作的話,應該回去你自己的那個只讓你自己單方面批鬥別人而沒膽讓人還手的blog。
人人都知和你講道理是多餘的。
陳大文兄﹕
2. 的確是不用。
你們後面的討論就已經澄清了,白表抽居屋不用補地價。其實如果向房委會買二手居屋,應該也不用補地價。(這段房委會說明二手居屋市場文章清楚說明是「將來在公開市場上把單位出售時」才要補地價,換言之在受管制的二手居屋市場買也不用補地價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b5/residential/hossecondarymarket/)
你針對的只是在自由市場買居屋要補地價,這點跟我說的無關。
至於你說白表抽居屋很難,這是政府建居屋太少的問題,不等於「制度上」白表買居屋就要補地價。如果居屋夠多、人人抽到的話,那麼自住者就不需要「補地價」了。
我那段回應說了,補地價是為了「可以自由售賣」,如果你對這段沒異議,那大家其實只是誤會一場。
3. 「天水圍是董建華一手搞出來的爛攤子」
嚴格而言不完全是,因為以往屯門新市鎮也曾經是這樣的惡地。但問題是時代不同,以前香港社會機會較多,屯門缺乏支援的問題較易被忽略/補償。現在連工作也沒有的時候,天水圍的問題就變得不能接受。
如果有足夠工資,車費貴人們也不介意長途上班的,屯門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
4. 我說遠古並非為了宣示「滿腔熱誠」,而是為了說明「居屋是公帑資助人買樓」的說法並不合理。
買主已付出建築價值(有凸),地價是炒出來的、而且地本來就是屬於人民的,政府不收地價只不過是讓人民可以不涉投資建屋自住而已,不算得上是甚麼資助。
(地價是你利用人民的土地作投資賺錢,就要給全體人民的回報。)
方潤:
居屋二手轉讓(我比較喜歡用二手轉讓,好過政府咬字嚼字乜乜第二市場,其實即係轉讓出去 ),買家係綠表就唔駛補地價,但總之你白表就要補地價,因為分野其實唔複雜,綠表主要包括公屋人士,所以唔駛補地價,但白表就是非公屋人士,無咁著數唔駛補地價的。
不過無謂討論「補地價」問題喇,總之無咁著數,信不信由你,唔係咁理想化的,你諗下「買樓唔駛地價」,當然係針對綠表人士為主,否則晨早已爭買打崩頭。地價唔係講一萬幾仟,係講緊幾十萬元,唔係小嘢,政府講出嚟就好似好美好,但實際上無咁著數,點解政府會貼地價?除非綠表人士。
太技術性去鑽大家是否論點相違我諗無需要;因為最緊要睇個大問題:就係豪宅癲價,引至中級樓都貴左,而市民搵錢唔夠,地產商又唔地中 / 下級樓宇,以至想置業人士都難搵樓買。當然包括年青一代抗拒二手「舊樓」啦,呢樣嘢又係有問題,個個想大型屋宛。
調低公屋門檻是比較可行嘅方案,不過我地點講都無用,基本上係祝大家好運,政府係唔會睇真實嘅問題所在,除非建制派佢地「獻計」叫特首如何做,咁就機會大啲。
香港而家最需要嘅,唔係「你買左樓未」,而係「住屋問題」,住屋和「必須置業」係兩回事,反正未有錢買樓嘅人要住屋,咁咪起多啲公屋啦,置業可以稍後再諗。
居屋就是置業問題,反正想置業嘅人,亦未必講到好恨居屋㗎喎,居屋並非講到咁好質素,好多居屋都乜乜烏,無人放盤係因為放唔到,想放都無人要。
所以我比較讚成「住屋」和「置業」分開嚟睇,解決最迫切嘅問題先,否則又好易返去我偶像董建華嘅境地:人人買樓去~~~。
咁就真係大鑊喇。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