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擺好姿態

財爺早前被中學生抽秤人工高過奧巴馬,更當面要求他減薪以示共度時艱,財爺衝口而出謂:「考慮」,卻又大概即時在滴汗心想:「這陷阱,這陷阱,偏我遇上」,於是補飛說:「少少人工,應該幫補唔大。」

好歹也是一個建議,且比林海峰的(未來一年不用交稅)切實可行(話說回來,林的宣傳片是整個系列中我最喜愛的),財爺最終還是要在昨日正式回應:「高官減薪對經濟沒有實質影響,只是擺出姿態……市民不會想官員擺姿態,而是希望當局有實務工作。」

當天那位中學生或會對著電視機咆哮吧:「高官輪流落區花那一萬幾千大洋,就當是刺激了消費,那不是擺姿態又是甚麼?曾特首無情白事去新光看甚麼大戲,不也是擺姿態嗎?還要累得阿姐以為人海游說戰術成功,空歡喜一場!」

財爺將同學仔的建議貶為務虛、不務實,彷彿在說:「好學唔學那些譁眾取寵的政客。」第N次,特區高官以不屑態度、語氣、或潛台詞回應市民素求。

高官薪金高低,或應取決於他們的施政水平。放眼國際,英國首相年薪兩百多萬港元,美國總統年薪三百多萬港元,新加坡總理,即使去年11月薪酬減了19%,年薪仍高達1,500多萬港元,各級部長亦達到800萬港元。

各地政制各有不同,待遇因而不能直接比較。然而,從政者獲人民高度認同及支持的話,人民哪管多少都付得心甘情願。而要贏得人民支持,高官們先不要看輕人民的意見。這是現代從政者必要銘記於心的。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隨死神出發

原來,公立醫院有這樣的一個職位——廿四小時候命,緊貼死神,隨時出發,面對的盡是因為痛失至親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家屬,為的是死者的器官,使命是把其他命懸一線者從死神處扯回來。

人家在辦白事,彼此又從不相識,即使只是慰問一下,也未必知道從何說起,莫說要「有求於人」,且往往又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班各有意見的家屬。

可以想像,任此職者,少一分熱誠、低一點EQ也不能完成任務。難怪傳媒叫這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做「愛心天使」。她透過跟死者家屬一起面對悲痛,贏得認同,過去半年的成功率有大約一半,令重病者重獲新生。

全港有逾千人等待器官,有人等了超過廿年,至今「有幸」仍然有命等,有更多人不能再多等一天,紛紛被死神接走。然而,全港「愛心天使」只得5個!

當然,「天使」難求,並非人人能夠稱職。然而,當局準會明白人多好辦事這簡單原理。

與其只為創造就業,就要把好端端的路掘爛再修,不如投入資源,培育更多「愛心天使」,為一直流於口號式(如「遺愛人間」、「延續生命」)的器官捐贈宣傳作最實際的突破。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請說出真相

兒子死後遺體還不知去了哪裡,那種憤怒可以理解,那不是割下便可丟棄的盲腸,而是一具「遺體」。

十幾年前,社會普遍仍然以「屍體」稱之;只有化好了妝,打扮妥當預備出殯的屍體,才會叫「遺體」。現在越來越多人統稱為「遺體」,這就是有別於在荒野發現的動物「屍體」,隱隱給予死者多一份敬意和尊嚴。 然而,是否有人嘴巴說「遺體」,骨子裡卻把一具具遺體視為盲腸,棄之不足惜?

東區醫院主責殮房運作的,居然一直甚少到殮房,遑論任何監督。上司從不出現,也就難怪下屬幾近任意妄為,膽大包天至向警方撒謊胡扯,累警方勞師動眾到堆填區撲個空。 大批警力,再加上甚麼委員會四十多個鐘頭會議,煞有介事的「調查報告」,結論竟然是-「人為錯誤」!

人為?好!哪個人?交出來!不知道,不過以後會如何如何改善......

觀乎殮房那幫人的表現,社會的要求已由「專業操守」退步至只講求有良心,實在蒼涼不已。可惜事情已經鬧大,否則,不動聲息滲入臥底,看這班混帳平日如何「工作」,可能更有收穫。 現在,大家只希望有人會被嬰兒母親的控訴所感動,勇敢站出來,說出真相。

2009年2月16日 星期一

「你有乜感受呀?」

在死傷枕藉的意外現場,大批痛失親人的在嚎啕大哭。當他們還未搞得清眼前是否一場噩夢,還在努力回想跟摯親的最後一次見面、最後一次對話時,卻被大批鏡頭咪高風追著。

「你依家有乜感受呀?」「你說呢?!」脾性較剛烈的甚或會視為挑釁,以凌厲眼神回報之。

這樣的「經典」新聞片段,不斷地在每一次「慘劇」發生時重複又重複著。最近的例子是剛過去的電視台黑色星期四。再次,人家沮喪得想直奔回家大睡一場時,鏡頭偏偏拍個正著,「你依家有乜感受呀?」

裁員減薪消息,無日無之,我懷著良好意願,相信記者們對跑馬地墳場的名句──「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有所體會,而多一份體諒。只是,當一個追住問,其餘的又會死跟,只因大家都背不起錯過soundbite的「過失」,背不起「唔見你個咪牌嘅?」的罪名。為免受責難,沒人去問應問的,幹嗎要在人家最傷又最痛之時,作如此無情又無聊的問候,惹當事人討厭,又令觀眾反感,為的只是人有我有的所謂回應?!

這叫我更懷念剛離開亞視的馮兆寧。多年來,他總是鎮守大後方隨機應變,任何「特別新聞」,包括911,也難不到他。馮總是那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無論有無稿件,他都能扼要並準確地說出國際或本地大事的背景及發展,跟嘉賓學者專家侃侃而談,發問一針見血,處變不驚有條不紊。

他一定不會問,「你依家有乜感受呀?」

忽生奇想,他要是碰上這種蠢問題會怎答?你估佢唔到的。

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新界王與大話王?

「新界王」果然名不虛傳—坐擁新界264幅土地,王者,捨他其誰。

因此,唐司長說「發叔在新界的地位非常崇高」可沒說錯,只是能否就此為政府「在基建各方面帶來方便」呢? 「新界王」有以下一番「真情剖白」。

電視台記者電話訪問新界王(非百分百原文照錄):「你(有這麼多土地)將來在行會內會否需要避席?」「當然要啦。」「那豈非不能向特首提供意見嗎?」「你可以咁講……你鍾意點講就點講啦……將來的事將來再算啦。」算?算甚麼?算命還是算帳?將來?將來是幾時?是不是年尾向車公還神時?

政府高官煞有介事地為「新界王」在行政會議的首要(及唯一)任務作解釋補充,讓公眾(包括眾多建造業工人)以為基建項目果真會火速上馬,「新界王」竟卻坦承未必能完成任務,對其成敗也表現得蠻不在乎!

毫無疑問,唐司長是傻呼呼的踩了蕉皮,心裡大概在詛咒:「他們明明是知申報利益和避席規矩的,就是要跣我!」(恰巧,據港大最新民調,唐司長的民望在九個月內首次被曾司長超越!) 「「民望如浮雲」,升跌事小;但此事背後有太多流言蜚語,當權者誠信攸關,不能敷衍了事。

究竟委任「新界王」如何有利特首施政?這是否政治酬庸? 當權者尚欠公眾一個交代。

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積數」背後

「港澳回歸,咱們就是一家人了! 」國家領導人不是常常掛在口邊嗎?支持香港這,支持香港那。不是又真的「著數」多多,恨得其他省市牙癢癢麼?還真想不到,咱們在祖國所能享的權利,竟然比外國人差! 今回談的是新聞記者採訪自由。

自百年期盼的奧運大騷,內地放寬了海外記者的採訪限制(起碼有例可據,執行與否另話)。外國記者來華採訪,再無需由國內單位接待陪同,赴開放地區採訪(何謂開放地區可沒明文規定,但肯定不含西藏)也毋須向地方外事部門申請。外交部當時表示,有關修訂是「本著改革、開放、進步的精神制定的,把奧運規定的主要原則和精神以長效法規固定下來,為外國記者在華採訪提供便利。」

然而,如此「改革、開放、進步的精神」是有選擇性的, 港澳記者不單未能受惠 ,更來個大倒退,直返回廿年前-要求記者申請「採訪證」,且即日生效(即三天前)。

申請批准須時多久?要申報的資料要多詳盡? 批核又會基於怎麼準則? 統統都不清不楚,因為據報,中聯辦至今連申請表也未能提供。

新聞採訪,從來都是分秒必爭的。遇上突發新聞,人趕到現場時,剛在香港吃的半口飯還在食道裡(如有幸有半口飯給邊走邊吃的話)。 未有「採訪證」時,記者還可憑自己一眼關七,見機採訪;若真的倒霉被抓,最多也是相片帶子被充公,或大筆在悔過書上一揮,簽個大名了事。 現在卻是皇帝御旨,有明文規定,記者隨時要非法採訪,一旦有事要付多少代價?

不曉得如此「特別招呼」是否拿「著數」過多的罰息。 只希望大家不用愈來愈倚賴央視的節目-春節晚會之後同場加映的新聞聯播。

2009年2月5日 星期四

投資悲歌

老香港似乎真的特別喜歡以粵曲申訴「冤情」。繼去年年尾新界的士哥哥引吭高歌「高官就全在睡夢中,我哋從事運輸陷草莽,而家我哋尚無生意淚眼紅」一曲成名後,昨天又有老人家含住一泡眼淚吟唱電盈變牆紙的辛酸,令人對「穩陣投資」更有體會。

鏡頭所見,老伯衣著樸素乾淨,頭髮也梳的亮麗,是典型克勤克儉,辛勤工作,也略懂投資保值的上一代香港人模樣。他自創曲詞,句句入肉,唱得特別悲涼。的確,驀然回首,電盈由本世紀初高位28元起下瀉,並選擇在另一場經濟泡沫大爆破時,以4.5元一股閉幕。從此,無數小股東無仇可報!

有人或會說,投資就是要承受風險。然而,電盈的前身是一隻有名的公用股,與兩電一煤一樣「穩健」,曾幾何時,揸香港電訊甚至比揸滙豐還「保守」。 怎會料到原來世界是會變的,時代是會轉的。通勝既然也要年年更新,「投資秘笈」準不可一本看到老。

這叫人想起好些叫香港人迷信的投資格言,例如甚麼「滙豐只會買貴不會買錯」。 畢竟,沒有甚麼是必然的,包括cash is king。 現金,也可突然急遽貶值的,請看近期的英鎊、歐元、澳元和紐元。

可幸是,前輩們的遭遇對大家總有點啟示吧!我發現,最最最保險的投資,還是努力工作和自我增值。奧巴馬的母親凌晨四時喚醒小孩子溫書,總有其道理的!

2009年2月2日 星期一

貪方便

牛年人氣榜首位,非新界王莫屬也。

回歸近十二年了,政府才突然為表對原居民的尊重,首次委任「新界王」當行政會議成員,晉身權力核心,卻亦罕有地因公職任命,要勞煩廉署請人飲咖啡,調查有否涉及選舉利益交易。特府高官聞到人氣變鑊氣,趕忙撲火解畫:「以阿叔在新界的地位,可以為日後在基建帶來方便」云云。 為求方便? 司長大概是急於洗脫「以行會換立會」的嫌疑,說話倒是赤裸裸得可以,連怎麼「阿叔有助政府更充分考慮新界民情,理順政策」等包裝修飾的措詞也省下。然而,如此下來,特府最高決策機關,其成員使命豈非只淪為方便政府施政而已?! 那麼,市民也就只有自求多福吧?

一個方便,哪管是送的、換的,還是買的,在交易桌上並無不可。但一如方便麵,你要方便,就要在材料、健康、味道上作妥協; 甚至如過馬路,貪方便更可能賠上生命。 一個但求施政方便的政府,又要作多少妥協?

新正頭,我衷心祝願香港繁榮安定,特區政府強政勵治、福為民開,怕只怕被車公爺爺批中: 「君不須防人不肖、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築、禍去禍來因自招。」 靈不靈? 新界王毫不猶豫說:「車公大元帥係好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