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公立醫院有這樣的一個職位——廿四小時候命,緊貼死神,隨時出發,面對的盡是因為痛失至親而哭得死去活來的家屬,為的是死者的器官,使命是把其他命懸一線者從死神處扯回來。
人家在辦白事,彼此又從不相識,即使只是慰問一下,也未必知道從何說起,莫說要「有求於人」,且往往又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班各有意見的家屬。
可以想像,任此職者,少一分熱誠、低一點EQ也不能完成任務。難怪傳媒叫這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做「愛心天使」。她透過跟死者家屬一起面對悲痛,贏得認同,過去半年的成功率有大約一半,令重病者重獲新生。
全港有逾千人等待器官,有人等了超過廿年,至今「有幸」仍然有命等,有更多人不能再多等一天,紛紛被死神接走。然而,全港「愛心天使」只得5個!
當然,「天使」難求,並非人人能夠稱職。然而,當局準會明白人多好辦事這簡單原理。
與其只為創造就業,就要把好端端的路掘爛再修,不如投入資源,培育更多「愛心天使」,為一直流於口號式(如「遺愛人間」、「延續生命」)的器官捐贈宣傳作最實際的突破。
2009年2月23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