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警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警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離地

本週初有兩名長者因車禍不幸身故。警方在匯報時引用數據:西九龍今年共有18宗致命交通事故,當中12宗涉及60歲以上長者途人。據報,警方結論是,長者缺乏道路安全意識,未來將加強向長者宣傳過馬路要小心,甚至會加強票控違例個案。這看似合理,實情令人啼笑皆非。
 
查車禍中其中一名死者,是個83歲的老翁。他清晨六點獨自推著堆滿紙箱的手推車沿公主道往紅隧方向的馬路上走,被私家車撞倒喪命。或者讓我們推斷一下:八旬老翁,正所謂食鹽多過食米,難道不知馬路如虎口? 秋涼的清晨,阿伯幹嘛有覺不睡,而要爬出被窩,不去安全的公園晨運,不往有老友記聚集的茶樓印印腳嘆一盅兩件,反要在馬路上穿梭? 他不知道馬路不是行人的嗎? 他感受不到車輛就在他手臂旁風馳電掣擦身而過的威脅麼? 難道警方票控老伯,嚴懲重罰即可以敬效尤?
 
老翁推紙皮,大概非為一已之樂,亦無意挑戰警權浪費警力。更大可能只是他老來無依、手停便口停。即使擁有超級安全意識,無意以身犯險,但行動不便、傴僂負重的老軀在生活壓力下挺而走險,斷送性命,成為我城每日千千萬萬宗憾事之一。他月入該不夠14k經濟貢獻介乎極少之間,怕且不會有投票權,也就不見得有啥話語權。警方之言論,或者不出於涼薄,但以潮語形容之,是為「離地」。脫離了現實的結果是,社會貧富懸殊,老無所依的問題,竟以提高交通安全解決之!
 
當然要論「離地」,警方拍馬也追不上新鮮出爐的人民英雄田少。難得有網民心水清,為大少翻舊帳,其香港已經無污糟街市論幾乎可與「何不食肉糜」"let them eat cake"互相輝映名留青史。而他還要是該政黨唯一直選出來的代議士呢! 如此脫離民眾的政客卻能成為人民英雄,反映了我城的光怪陸離。天真的黃絲帶在他慘失政協身份後,還張開歡迎的臂彎:「金鐘與旺角歡迎你!」莫非真以為大少會與你幕天𥱊地乎?
 
暫且擱下政治立場,環顧我城的揸fit他們本應面對人民,甚至代表人民,卻竟如此「離地」得可笑。小城蟻民又怎不覺可悲?
 
(原文於十一月六日刊登於信報)
 

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唔好逼我!」

1992年的萬聖節,16歲留美日本交換生服部剛丈,前往朋友家參加派對,豈料摸錯門口。 迎門的以為來者不善,拔槍大喝「Freeze」。服部同學才在美兩個月,英語水準是與典型日本人相若。同行朋友相信,他當時誤以為對方說「Please」,竟退後一步。然後,「砰!」,子彈在服部胸前開了個洞。死亡。

言語不通,可以致命。

日前馬頭圍開槍案不期然令我想起上述悲劇。據報警員最初是以英語向該南亞裔人士要身份證,對方拋下一句「No」轉身便走。警員制止,對方襲警,之後警員全粵語廣播︰「放低武器……放低武器……警察,咪郁 ……唔好走,(唔係)開槍!」最後,警員高叫︰「唔好逼我!」不知道南亞裔人士聽懂沒有。只是,11秒後,「砰!砰!」

美國人從未自誇會兩文三語,叫你「Freeze」,全世界的人民都有「責任」明白,否則只好自歎倒霉。但香港不單是「國際都會」,而且法定語言是中英文,政府有責任按需要雙語提供服務,包括執法。而且溝通,也不一定要出口成文。自從高官把「360」以「英語」朗讀成「衫碌拎」後,大家對語文要求已經降至「明就得」的水平。街頭英語,如「Stop」,「Don’t 」,「Warning」,「 Fire」,以作最低限度的溝通,並非苛求。

「唔好逼我」應是地鐵早上繁忙時間女士們大聲說的,不是男子漢執法時對著疑似外國人說的。

言語不通,可以致命。

警隊的語言訓練,跟射擊訓練一樣,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