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黃金屋在哪?
上周為一個近千名年輕人參與的教育「論壇」作主持。論壇者,原意為講者觀眾多互動交流。然而,相關問責局長不愧為出生於本地教育系統的尖子,背誦工夫一流,將《施政報告》的最新點子幾近照本宣科,反正網上資料齊全,也就不在此贅。還是年輕人比較貼題直接,問道:「讀書是否就賺到錢?」
乍聽之下,提問者的功利心態令港媽如我心頭一寒。但可以怪他嗎?「求學不是求分數」雖常掛嘴邊,我們的孩子,才牙牙學語已被世紀第一大騙局洗腦——不要輸在起跑線。敢問什麼是輸、什麼是贏?入讀名牌幼稚園、一條龍小學中學,再勇闖大學學府,過五關斬六將,算是贏家了吧?其實港孩三四歲就學寫字默書測驗,不停接受特訓評估,在挫敗中成長,一早已輸了美好童年。又眼見知識分子好友取得博士銜頭,只是未在象牙塔內撈得教席一個,只在自己世界沉醉鑽研最尖端學問,在親友眼中大概亦與宅男無異,甚或要歸入loser 一列。說到尾,在這競爭激烈的小城,「不要輸在起跑線」的背後,最後還是要賺到大錢、揚名立萬才能算「慘贏」。
當孩子在如此期許下成長,亦難怪他們在跑道上擲石問路:「喂,我跑了,是否一定有獎牌先?」
或者是我太小人之心了,亦可能功利的問題背後,只藏着年輕人的無力感:莘莘學子難得有機會與尊貴局長近距離接觸,其實不過想要個前途的assurance罷了。皆因前景實在低迷,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許多職業一張沙紙僅是最低門檻。大學生畢業出來一屁股grant loan債,買樓無望、創業渺茫。同學們求的,可能只是局長的一聲「你得嘅」,猶如睇相佬一句:「你都有機會發達嘅」,成為他們迷惘中的一盞明燈。
其實,問「讀書是否就賺到錢?」就好比問「好人是否有好報?」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得到好報的亦不一定是好人,那為什麼還要做好人呢?我這輩的父母從前會說:「不讀書就要去倒垃圾,不想幹粗活就得讀好書。」諷刺的是,最低工資下,當今做洗碗賺的可真比大學畢業的多。書中的「黃金屋」早就不翼而飛了。
放眼世界,前有馬拉拉,後有尼日利亞的女學生,她們都因爭取受教育而陷險。生命誠可貴,但若有人肯為受教育而冒生命危險,證明知識價更高。而這個價,應不是以銀碼來衡量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