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不患寡而患不均?

萬眾期待,滑不溜手,以太極功夫稱霸的孫公,終於重出江湖,向一眾晚輩諸如「好打得」、「唔怕焗」等局長示範-官場拆彈推手第N招:不患寡而患不均。
在孫公眼中,作育英才,百年樹人的教育大業,一定是跟生死大事等量齊觀,以至處理學生不足、學額過剩的對策,竟跟煲呔處理港人死無葬身之地的方法不謀而合-不論中環跑馬地,還是將軍澳天水圍,區區均分,人民自己擺平人民自身內部矛盾-官老爺從此耳根清靜,勝過去鹿湖坐禪。
活人如今亦當死人處理,雞校名校,不再是汰弱留強,而是通通縮班;良師莠師,齊吃肥雞。在有禍同當的新思維下,學生不足的痛楚改由全港學校平均分擔,以減少殺校帶來的政治震盪。學生老師家長之間的人民內部矛盾,麻煩你們自行了斷好了。
如此事事強調「均分」,難道是針對坊間怨氣所在-小撮人長期獨享政治特權-而生之權宜之計?如是者,則應是先全民有福同享,而非只有禍同當。特區政府坐擁千億計財政儲備,教育開支約六百億元,雖佔政府總開支近一成九,但佔本地生產總值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
觀乎眾家長節衣縮食,也毫不吝嗇對兒女的花費。特區政府要有福同享,應先由教育開支做起,對下一代加碼投資,推行小班教學。

3 則留言:

K.LmA 提到...

丘也聞有國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貧而無怨難!

現時香港面對的大難題是經濟和人囗的結構性的轉變,而現時香港己走進新科技知識型經濟的新世代,要有智慧及知識更重要。

還有要面對跨代貧窮的問題,不要將貧富懸殊的問題持續和惡化。

只有改良教育政策,提升教育質素,這樣才增強香港人的競爭力,提升香港人素質。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仁。
任何一個先進的地方,都一定會投放較大的資源在教育政策方面。

香港可以發展成為亞太區的區域教育中心,由小學開始吸納更多有能力的內地和外地學生,一條龍升學服務,同時也可選擇內地大學深造。

這也是香港其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

k 提到...

I am utterly surprised nobody has noticed this.

"Why do Finland's schools get the best results? "

http://news.bbc.co.uk/2/hi/8601207.stm

"Finland tops global school table"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4073753.stm

"School that becomes a family "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4033593.stm

Quality Alchemist 提到...

我一直以來都贊成小班教學, 但當和身邊的朋友說起, 他們都擔心政府增加財政的問題.
我回想, 這都是因為政府的政策常常是一刀切(如全面小班教學).
我提議用彈性小班教學.
學生不足的學校先實行小班教學, 但當學生增加了再保持原有的學生數目. 這樣就可保持教育財政不變(以現在的預算).
我的邏輯是:
1) 學生不足的學校 -> 在家長心目中地位較低.
2) 當用小班教學時,教學品質提升.將來學生成績進步明顯.
3) 只要看到好的一面,家長就願意選擇它,因而學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