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怎麼都不做

        
(原文於十一月二十七日刊登於信報)
為一對女兒找同伴去玩,原來殊不容易。因為大部分同齡孩子都有排山倒海的興趣班要上。我家奉行周末休養生息,兩個妹頭星期六日繼續玩樂為上。相比起其他孩子的日理萬機,她倆簡直儼如無所事事的小混混。

身邊友好媽媽苦口婆心:「要培養她的興趣,為她入小學作衝刺。」上下句違和感太強,聽刺耳,但聽多了少不免也陷入迷失,擔心不跟大隊的話,最終付上太大代價,也就終於讓大妹頭去「興趣班」試班。

這既是屈服於群眾壓力,亦是見大妹頭對家中那一電子琴極感興趣。大妹頭見過琴藝達八級的表姐示範表演後,便經常模仿她彈琴的風姿,小手指在琴鍵上亂舞,滿臉陶醉。奏完一「曲」,還會喜孜孜問我這觀眾:「我彈得好不好?」做媽媽的拍爛手掌,欣賞的當然不是她的技藝,而是那一股腦兒的天真熱忱。心中嘀咕:不讓她學習,會否辜負這一腔熱誠?直至去到音樂班試班,我才深深受到震撼。

平日在家在電子琴前七情上面,一時像貝多芬呼天搶地、一時如蕭邦哀傷悸慟的大妹頭,要靜靜聆聽老師指令、留心播放的音樂(對!竟然是播CD教音樂)。雖然課堂已強調「互動」、「活動」,一班三歲小孩還得一本正經困坐在琴前的小小空間。四十五分鐘的堂,她獲准碰碰琴鍵的時間不多於四十五秒。呆坐身旁的我,呵欠連連,兼心生歉疚:如此興趣班,會否扼殺她本來蓬勃的興趣?

由來我做家長的格言,就是keep them hungry。像白紙一樣的小孩子生來有如飢似渴的好奇和熱誠,家長的責任,就是從旁將之培育滋長。有理論指,太有規格結構的玩樂學習形式,會窒礙六歲前幼兒的發展。特別在他們身心未準備好的情況下,揠苗助長只會把幼苗摧毀。孩子心中那團火在萬般催谷下如煙花般一下子燃燒怠盡,悠悠人生何以為繼?

在現今畸形的幼教大潮流中,家長就是要願意並敢於去do nothing,孕育孩子的好奇心及求學熱枕,免被各路商業奇才所蠶食。

成年人會說,沒有心中團火,做人跟鹹魚無啥分別。其實小朋友何嘗不一樣?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堅定於保護女兒的天真好奇,但在大潮流中,仍難免迷惘。我只能不時自我提醒:鹹魚與老油條,只宜送粥。做媽媽的要保女兒心中團火,別燃燒太快,燒乾了自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