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談笑風生,容光滿面的高官在風雨飄搖的晚上,突然發出聲明,因健康理由請辭。傳媒被殺個措手不及。當事人在中環晚飯後,被電視台攝影隊碰個正著,卻拒絕說一言半句。全城記者唯有四出找「其他人」做回應,冀作「多角度」分析。
究竟是哪種病,嚴重至要請辭呢? 這是其中一個關鍵。那個颱風晚上,我們看到很有趣的報道。
電視台B引述醫生甲指,「患者可能爆血管,最壞情況可以死亡。」(大概,絕大多數的病,在最壞情況下也是會致命的。)電視台C訪問了腦科專家,指那種病,病情輕微,瘤的體積相當細小,一般而言,不會危害生命。
真是十個「專家」,十個意見。但原來,大家連「苦主」患甚麼病都未弄清楚,便已經七咀八舌,作「全面分析評論。」
中英文版本的聲明,引述的病症,根本就不一樣 - 中文版稱之為「 混合靜脈/動靜脈畸形」,英文版引述的叫"cavernous hemangioma and venous angioma" ,據腦科醫生稱,其中文名應為「海綿性血管瘤」,跟中文版聲明所述的乃兩回事。兩者的爆血管風險也有很大差別。 但,能夠如實報道中英文版分別的傳媒,寥寥可數。
新聞報道固然鬥快,還要鬥準。傳媒藉專家之言,提升準確性和公信力; 「專家」卻往往單靠傳媒引述的資料,在既非全面亦可能有偏差的情況下,便評論一番。今天,此等「專家」評論充斥各媒體,公眾基於這些「評論」作判斷的話,可以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